第1338章 材料研究(1 / 2)

最理想的能源當然是曾凡的感應能力,可惜的是,他雖然能感覺到周圍充斥的能量,卻始終琢磨不透其中的原理,更別說廣泛應用了。

物理學定義的電磁力、引力、強核力、弱核力應該都不是這種能量的來源,他的感應能力可以輕鬆將質子或者中子從原子核裏麵剝離出來,克服的是四種力中力量最大的強核力,至少現有的物理學理論無法解釋。

這也從側麵也印證了這種能量可以轉換成四種力,隻是這種轉換隻能通過他的意識進行控製,還有諸多莫名的限製,這也造成了難以進行普及。

當前最通用的能量是利用電磁力的電能,最高效的電能獲取方式是核裂變發電,隻是工業化的核電站都要很大規模,還要有鈾或者鈈這樣特殊的裂變物質才行。

曾凡覺得可以把他設計的那種循環衰變電池進行改進,製造一個大型能源,然後用電磁波的形式為微型機器人充電。

感覺循環衰變電池能源總量有限還不可持續,還不如用他的感應能力進行研究,設計製造出間接的大型能源。

蠻荒世界曾凡冶煉的主要能量還是來自於木炭燃燒,這種能量效率並不高,他覺得可以製造發電機,利用水車的力量發電。

以前他的微觀感應能力有限,太精密的器件難以製造,還有的材料短缺,現在沒有這個問題了,冶煉爐燒起來芯片他都能製造,缺少的元素他可以自己合成,電能設備當然應該先做一套出來,到時候至少可以不用經常去伐木燒炭了。

先前的冶煉積累了大量鐵錠、鋁錠、鈦錠,還有少量的鎳、鉻、錳等金屬,不能一直閑置,發電設備先搞出來,擺脫初級能源的依賴再說。

光有發電機還不行,還得有變壓器,傳輸導線,電能存儲設備,還得有用電設備,哪怕一台小型中頻爐或者結構簡單的電爐,一係列的設備不是一件兩件,而是很多很多套。

不過,有了目標和方案,這些都不是問題,花費一些時間一件件都能解決掉,還可以鍛煉他製造各種材料的能力。

手上做這些事情的同時,也不耽誤曾凡繼續思考機器人的結構設計,所用到的各種材料也都可以考慮進去。

電力設備最主要的就是各種導體和絕緣體材料,還有永磁材料,高磁通材料,半導體就不用說了,矽材料這裏管夠,儲量比鐵還多。

最優良的金屬導體是銀,其次是銅,可惜這兩種在這裏都是稀缺資源,曾凡雖然可以合成,可是畢竟要花費太多時間,有那個時間他可以合成更先進的導體材料--碳納米管。

將碳原子按照蜂窩狀呈六邊形平麵排列,形成的二維結構就是石墨烯,把這層石墨烯卷曲成管狀,兩邊原子無縫銜接起來,這就是單壁碳納米管。

單壁碳納米管直徑不到兩納米,卻有著超強的性能,根據卷曲時候的角度不同,碳納米管可以表現出半導體、導體、超導體等不同的特性,有極高的軸向導熱性能,徑向卻可以起到很高的隔溫效果。

雖然碳納米管實現超導性能的條件很苛刻,可是導體和半導體性能就已經可以碾壓人類已知的其他所有材料了。

這種材料有著不輸於金剛石硬度的同時,還可以有很高的韌性,實測強度是同體積鋼材近百倍,質量卻隻有同體積鋼材不到六分之一。

更主要的是碳納米管有著超強性能的同時,還有著接近四千度的熔點,可以在一千度以下,甚至零下接近兩百度仍然能保持很高性能,這是很多金屬材料都比不了的優點。

唯一的缺點就是有氧環境下,尤其是五百度以上容易氧化,不過相比那些突出的優點,這個缺點也不算什麼了。

原先曾凡微觀感應能力達不到,對這種奇特材料盡管很好奇卻無能為力,現在有條件了,他覺得應該嚐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