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前麵幾種材料積累的經驗,曾凡對絕緣材料製備已經有了把握,絕緣材料的原理就是原子間形成穩定的離子鍵或者共價鍵,導體內的自由電子數量極少,並且難以躍遷,從而達到絕緣效果。
當前最先進的絕緣材料就是陶瓷,無論是氧化鋁陶瓷,還是二氧化矽陶瓷,他都有過燒製經驗,做導線絕緣層還需要有一定的柔韌性。
這時候就需要柔性陶瓷材料,與製造鈦絲類似,控製陶瓷晶體定向生長,拉出絲擰成多股線,然後再編織出需要的形態包裹在碳纖維導線表麵,或者和其他基底材料結合,用來製作其他形狀的絕緣部件。
幾種最主要的材料開發出來,曾凡在蠻荒世界的電氣化進程才剛剛開始,後續還有眾多繁瑣的配套設備需要他手工製造,不過那些對他而言就是笨功夫,花費時間就能完成。
當曾凡的石頭屋裏麵終於亮起了電燈的時候,已經是三年多以後了。
即便是有特殊的感應能力,那些複雜的功能部件仍然需要一個個去解決,這已經是他把設備極大簡化後才能達到的效率。
這麼長的時間當然不是光研究電氣化設備,微型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都已經製造出實驗品,開始進行功能調試。
隻要這批機器人符合要求,在這片山穀裏,曾凡就可以快速進入工業化、自動化時代,用機器人替他做事,利用開山螞蟻分解出來的各種材料,製造各種機器,組建先進生產線,大規模量產各種機器人。
不過,他一個人也沒有那麼多需求,做這些東西更多是為了研究,順便提升自己生活水平,相比製造機器人大軍把山挖通,還不如製造一個飛行器,帶自己飛過去更靠譜。
曾凡可以自由進入,但不能自由離開蠻荒世界,總不能無事可做,於是又開始研究製造飛行器。
原先世界的飛行器大部分都是燃料動力,無論是渦噴發動機,還是渦扇發動機,亦或是螺旋槳的渦軸發動機,火箭的衝壓發動機,都離不開燃燒動力。
在這個世界顯然有點難度,能載人的飛行器,哪怕曾凡全部用超輕材料製作,需要的能量都不會少,必須用新型動力。
他可選的方式也不多,一種是核動力,他自己製作一個小型反應堆,自己合成燃料,裝在上麵隻要動力足夠強,可以把老虎一起帶上天。
另一種就是利用高性能電池組,在下麵充好電,隻要輸出功率夠大,也可以帶他飛上天,隻是不知道山那邊有多遠,飛到一半沒電,那可就尷尬了。
在機器人身上他使用的就是一種新型鋁離子電池,以碳納米管作為負極主體材料,正極鋁離子硫化物的框架材料,石墨烯作為電解質隔離正負極,材料是曾凡手工製作出來,第一批電池當然是他自己組裝,後續的電池製作可以由機器人完成。
這種電池能量密度達到了每克一點五瓦時,還沒有達到極限密度,具體耐久性和循環壽命如何,還需要一定時間測試才知道。
用電池作飛行器動力,那最成熟的技術是螺旋槳飛機,這種飛機噪聲巨大,高度還受多種條件限製,飛行速度也很一般。
電離推進受空氣阻力的影響,實際的能效比更低,速度還不如螺旋槳飛機,能量消耗更大。
曾凡感覺設計一款滿意的飛行器比讓他手工製作一個小型核反應堆難度還大,沒有現成的東西作參考,憑空發明一種全新設備很考驗想象力。
製作鐵芯材料和永磁材料的同時,曾凡也獲得了一批降溫的副產品,鉛、鎢、鉬、鉑、金等重金屬,以及一些特種的稀土元素,鈾、鐳、釷等放射性元素,用來進行研究。
不過想要靠自己製作鈾元素做裂變反應堆燃料,對曾凡來說太麻煩,還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製備,實在有點得不償失。
對他來說,現實世界很難實現的聚變反應堆,從能量獲取角度來說,反而更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