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大開腦洞(1 / 2)

整個小球質量不足三百克,內部參與循環反應的物質隻有不足百億分之一克,其餘大部分都是碳納米管材料,總長度幾千億公裏,可以穩定提供一瓦到十千瓦功率電能輸出,最高功率輸出可以持續一億小時以上,相當於一萬一千多年。

曾凡沒想到這個小小的能量球,竟然可以用這麼久,遠超過他的預期,其實能量球他可以不用做這麼大,減少裏麵的反應鏈路,可以做到微米以下,甚至幾十納米的直徑,完全可以作為微型機器人的永久能源。

反應物質總量少,即便能量球損壞,外溢的能量也不會太多,持續的能量輸出在於循環聚變裂變反應,一旦循環被打斷,能量輸出自然停止了。

充能啟動一次,可以用上一萬多年,哪怕他要挨個手工充能啟動,那也值得呀!

這種能量球既可以持續輸出電能,也可以持續輸出一千度以下的輻射熱能,隻要製造出足夠多的能量球,宇宙飛船他都可以造出來了。

能量球可以串聯並聯,增加輸出功率,單個也沒必要再做太大,體積太大萬一出問題也不安全。

要知道最新型的福特級航母兩座壓水反應堆總功率也不過二十萬千瓦,預計壽命五十年,他隻需要兩萬個小球就能驅動了,能源持續過萬年,航母爛了能源還能持續輸出。

每個小球三百克,兩萬個小球也不過六噸多重,加上一些飛船必要的材料,帶動一兩百噸的質量上天問題應該不太大。

他不需要航母那麼大的飛船,用特殊材質還可以減輕重量,能量球的質量也可以減輕一半以上,想來飛過眼前的大山有希望了。

接下來的時間,曾凡就是手工製作能量球,同時設計飛行器結構,開始用機器批量生產機器人,為以後製造飛行器做準備。

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返回現實世界,在這邊反正不能閑著,總得給自己找事情做。

驗證了理論的可行性後,曾凡進一步壓縮能量球的體積和質量,對碳納米管的內部布局進行重新優化,增強內置芯片的性能和存儲能力。

每個能量球既可以提供持續能源,本身還是有一定智能的超級計算機,將這種能量球布置在飛行器各處,沒有集中的算力中心和能源中心,通過能量球之間高效的協同合作實現飛行,可以極大增強飛行器的生存能力。

小型能量球直徑一百納米,用來當做微型機器人能量源,大型能量球乒乓球大小,用來做人形機器人能量源和控製中心。

碳納米管成為最主要的製作材料,既是機器人的能源輸送管道,也是信息收集和命令傳送管道。

由於具有超高機械性能,碳納米管還是機器人的骨骼和筋腱主體材料,也是曾凡製造飛船必不可少的主體材料。

為了製取足夠的碳納米管,曾凡的第一批機器就是碳納米管製造設備,有了電力係統提供充足能源,他隻需要起個頭,這些機器就可以日夜不停穩定運轉,生產優質碳納米管。

設計好流程後,材料製取、能量球製作、包括他設計的蝶形飛行器建造,都可以交給機器人完成。

曾凡要做的就是利用他的微觀感應能力製造聚變反應原材料,然後逐一的啟動能量球,編寫適用於能量球內部計算機的智能控製程序,各種不同的功能程序。

這次過來蠻荒世界的目的,就是研究微型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的製作,花了幾年時間,繞了一個大圈子才終於回到初始目的上。

微型機器人的尺寸曾凡定在一微米大小,已經比大部分細菌和粉塵顆粒還小了,可以執行曾凡需要的大部分工作,這些機器人根據不同功能需求設計結構,不需要太在意外形,反正大部人也看不見。

這些微型機器人的好處是可以進行複雜編程,可以群體高效協同,更精準的完成任務。

不像那些治療菌,治療疾病要靠群體數量累積,不過,治療菌可以自我繁殖,合成各種活性酶,也是這些微型機器人做不了的,隻能算是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