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金葫蘆(1 / 2)

張秋鵬無意中的話給了曾凡提示,他覺得可以嚐試用空間合金做一艘星際飛船。

空間合金的特殊結構在三維空間無法完整顯現,自己先前所有的用法都是直接使用,包括空間傳送、改造地下空間,檢測吸收岩層應力能量等等,並沒有特意塑造形態。

如果利用空間合金的特性,製造一個在當前世界的密閉空間,會有什麼特性呢?時間和空間會不會有所不同?

前段時間開始監測宇宙射線,曾凡將超過一半質量的空間合金都送到了太空,一部分在地球外圍,一部則是分散到整個太陽係進行探測,其中一部分進入了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探測的同時也便於拓展空間金屬的質量。

小行星帶有大量直徑從幾米到幾百千米不等的小行星,總數超過五十萬顆,已經編號的就有十幾萬顆。

這些小行星並不都是球形,因為質量各不相同,成分和外形也是什麼樣都有,以岩質行星為主,也有少量鐵鎳等金屬含量比較高的金屬小行星,還有碳質小行星,水冰小行星等多種類型,不過還是各種成分混雜的居多。

根據科學家測算,小行星帶總質量將近地球質量十分之一,其中直徑超過九百公裏的穀神星占了三分之一質量,還有直徑超過五百公裏的灶神星和智神星,三顆小行星占了小行星帶總質量一半。

小行星帶也是地球外來隕石的主要來源地,那些軌道可能威脅到地球的小行星,也是空間合金探測的吞噬目標。

這段時間通過收集和分析宇宙射線物質,曾凡已經有了幾千個可以傳送的錨點星係,同時空間合金的總質量也增加到了十億噸級別。

現在條件都具備了,製作一艘空間合金為主體材料的飛船,也可以更方便的進行星際傳送,主要是安全更有保障。

空間合金的質量太大,曾凡擔心會出什麼問題,沒有繼續在地球進行實驗,而是直接傳送到了小行星帶的智神星上麵。

智神星直徑超過五百公裏,自身重力不足以將整體聚攏成球型,據說是太陽係內最大的不規則星體,在小行星帶質量排名第三,僅比排名第二的灶神星略小一點,主要成分是矽酸岩,碳元素占比也很高。

地球到智神星最近距離也比距離太陽更遠,接近兩億公裏,最遠距離超過十八億公裏,當前的距離也有六億七千萬公裏。

有空間合金作為錨點,曾凡傳送的感覺與在地球上沒什麼兩樣,甚至那種微弱的延時感覺都沒有變長,仍然不足一納秒。

智神星距離太陽更遠,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引力也極其微弱,這些條件對於有裝備防護的曾凡來說,都可以無視掉。

傳送過程中他能感應到被空間合金無所不在的包裹起來,仿佛在一艘金色的飛船內部,那其實是一種類似的感覺,與他想要製作的飛船不一樣。

他來這裏的想法,是製作一艘類似虎鯨一樣,在當前時空有內部空間、有出入口、可以星際傳送的飛船。

本來感覺應該挺簡單的事情,沒想到難度竟然比他想象的大。

空間合金在當前時空無論分為多少單獨個體,在曾凡的感應中始終都是一個整體,這也是他推測這種物質存在於高維空間的主要依據。

極大的物質密度,內部特殊的簡並態原子形態,大量的自由電子等等特性,讓曾凡根本無法從內掏空,空間合金內部任何極為微小的固定空間,都會被周圍物質迅速填充。

他可以將空間合金改變成任何形狀,甚至可以細分為無數比正常原子尺度還小的顆粒,可就是不能在空間合金內部掏出空間來。

既然不能從內掏出空間,那麼能不能圍出一片空間呢?

曾凡用製作陶器的方法,將一塊空間合金隨意捏出了花瓶的形狀,巴掌大的細口花瓶懸浮在眼前觀察,感應內部的變化,空間沒有消失,這個方法好像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