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穿行於異質文化之間(2 / 2)

漢語和漢語文學有著悠久深沉的偉大傳統,我使用漢語建立自己的文學世界,自然而然會沿襲並發展這一偉大傳統。但對我這一代中國作家來說,不管他屬於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哪一個民族,成為一個漢語作家並不意味著隻是單一地承襲漢語文學傳統。我們這一代人是在中國麵對世界打開國門後不久走上文學道路的。所以,比起許多前輩的中國作家來,有更多的幸運。

其中最大的一個幸運,就是從創作之初就與許多當代西方作家的成功作品在漢語中相逢。

我慶幸自己是這一代作家中的一員。我們這一代作家差不多都可以開列出一個長長的西方當代作家作品的名單。對我而言,最初走上文學道路的時候,很多小說家與詩人都曾讓我感到新鮮的啟示,感到巨大的衝擊。僅就詩人而言,我就階段性地喜歡過阿萊桑德雷、阿波裏柰爾、瓦雷裏、葉芝、裏爾克、埃利蒂斯、布羅茨基、桑德堡、聶魯達等詩人。這一時期,當然也生吞活剝了幾乎所有西方當代文學大師翻譯為中文的作品。

大量的閱讀最終會導致有意識的借鑒與選擇。

對我個人而言,應該說美國當代文學給了我更多的影響。我個人認為,許多當代的文學流派都產生於歐洲,美國小說家並沒有誰特別刻意的用某種流派的旗號作為號召與標識,但大多數成功的美國當代作家都能吸收歐洲最新文學思潮並與自己的新大陸生活融合到一起,創造出一個嶄新的文學世界,而且更少規則的拘束,更富於來自大地與生活的創造性與成長性。

因為我長期生活其中的那個世界的地理特點與文化特性,使我對那些更完整地呈現出地域文化特性的作家給予更多的關注。在這個方麵,福克納與美國南方文學中波特、韋爾蒂和奧康納這樣一些作家,就給了我很多啟示。換句話說,我從他們那裏,學到很多描繪獨特地理中人文特性的方法。

因為我是一個藏族人,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的文化的非主流特性自然而然讓我關注世界上那些非主流文化的作家如何作出獨特、真實的表達。在這一點上,美國文學中的猶太作家與黑人作家也給了我很多的經驗。比如辛格與莫瑞森這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如何講述有關鬼魂的故事。比如,從菲利普.羅斯和艾裏森那裏看到他們如何表達文化與人格的失語症。我想,這個名單還可以一直開列下去,來說明文學如何用交互式影響的方式,在不同文化,不同國度,不同個體身上發生作用。

我身上沒有批評家指稱的那種“影響焦慮症”,所以,我樂於承認我從別處得到的文學滋養。

在我的意識中,文學傳統從來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像一條不斷融彙眾多支流,從而不斷開闊深沉的浩大河流。我們從下遊捧起任何一滴,都會包容了上遊所有支流中全部因子。我們包容,然後以自己的創造加入這條河流浩大的合唱。我相信,這種眾多聲音的彙聚,最終會相當和諧,相當壯美地帶著我們的心中的詩意,我們不願沉淪的情感直達天庭。

佛經上有一句話,大意是說,聲音去到天上就成了大聲音,大聲音是為了讓更多的眾生聽見。要讓自己的聲音變成這樣一種大聲音,除了有效的借鑒,更重要的始終是,自己通過人生體驗獲得的曆史感與命運感,讓滾燙的血液與真實的情感,潛行在字裏,在行間。

文學本身要帶給這個紛亂世界的本是一個美好的祝願,在這裏,我最後要帶給各位的是,是對更為年輕的同行們未來的創造致以最美好的祝願。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