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軍原屬朱培德的滇係軍隊,抗戰時期於中條山潰散,後被胡宗南收編,逐漸成為中央軍嫡係部隊,內戰爆發初期在石家莊覆沒。重新成立的第3軍雖然有總統府警衛部隊作為基幹,但卻顯得華而不實,沒有經曆過大陣戰,唯一經曆的一次“成都決戰”就將這支部隊徹底地打成了“殘疾”,最終在西昌結束了它的曆史。
盛文是湖南長沙人,字國輝,生於1906年8月12日。盛文的軍旅生涯大部分時間幹的都是參謀職務,由於業務出色,曾被讚譽為國_軍中的三大參謀長之一(另兩人是郭寄嶠和趙家驤)。但其晚年在接受台灣中研院訪問時,經常誇大其詞並攬功於己身的做法,也被時下的一些學者私下裏稱為陸海空三軍牛皮王中的陸軍代表(海軍是黎玉璽,空軍是徐康明)。
盛文起初有機會成為黃埔一期的老大哥,由於父親反對,才被迫放棄了已經考取的一期學籍,老老實實地讀大學專科去了。待到大學畢業再入軍校時,盛文隻能做六期步兵科的學弟了。盛文的早年戎馬經曆比較坎坷,他先後在雜牌部隊第49師(師長任應岐)、第17師(師長楊虎城)和中央軍第10師(師長李默庵)當基層軍官。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一期畢業後返回第10師任參謀處主任,這是他初次從事參謀工作。抗戰時期又擔任過天水行營參謀處處長、第34集團軍參謀長等職,頗得胡宗南信賴。
在整個抗戰期間,盛文實際帶兵官參戰的經曆有三次。其一是1937年的太原會戰,時任第30旅副旅長,旅長穀樂軍負傷後一度代理旅長職務在忻口抗擊日軍。第二次是1938年的晉南攻勢,協助旅長劉嘉樹在霍口村阻擊日軍,為戰區主力完成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後劉嘉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盛文本人也在率部反_攻時打下侯馬車站,繳獲了兩倉庫的日軍戰略物資。第三次則是在1945年抗戰接近尾聲的事情了。當時陝北地區的國_民_黨部隊與八路軍時有摩擦發生,終於在爺台山爆發了大規模戰事。盛文時任暫編第59師師長,作為先頭部隊率先與我軍交火,成為反_共的急先鋒。戰後暫59師改稱第123師並迎接了抗戰勝利的到來,但與我軍的交鋒卻始終沒有停下。
從1945年起,盛文曆任第1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西安綏靖公署參謀長,製訂了不少對陝北我軍作戰的軍事計劃。盡管盛文製訂的計劃多次得到胡宗南的首肯,但是對於執行計劃的將領來說,卻頗有微詞,部分師、旅長甚至尖銳地指出盛的計劃隻是紙上談兵,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事實證明,自從胡宗南的部隊對陝北我軍發起進攻以來,確實是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有鑒於此,胡宗南把自己的老參謀長羅列調回,希望能挽回局勢,盛文則調出擔任新成立僅半年多的第3軍軍長。胡宗南的希望沒能如願,不到半年時間,陝北我軍不僅將延安收回,還迫使國_軍放棄了西安。盛文的第3軍一度在秦嶺與解放軍交戰後就一直被部署在安康,沒有發揮的餘地。到了1949年11月,第3軍隨著大部分友軍退入四川,盛文曾一度奉命增援在重慶作戰的第1軍,但沒到位第1軍就潰敗了,於是又奉命開赴成都,擔負起城防任務,盛本人也升任成都防衛總司令,仍兼軍長職務。不過盛文沒有想到,他當了防總還沒到半個月,所屬第335師就在樂山向解放軍投降了,這件事讓盛很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