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底的局麵對於每一位“黨國”將領來說都是種悲劇。這時候國_民_黨政權所能控製的除了台灣、海南以及東南沿海的一些島嶼外,就隻剩下四川、西康兩省了。這個時候的盛文是怎麼考慮自己出路的呢?選擇投共是不可能的,早在內戰還沒爆發時,他就已經指揮暫59師成了“剿共”的急先鋒,內戰時期又製訂過占領延安的作戰計劃,盛認為共_產黨是不會放過他的。此外根據時任成都防總參謀處長的黃烈君回憶,由於盛文的家屬已經撤往台灣,盛本來是想乘坐最後一班飛機撤往台灣的,但考慮到當時胡宗南還沒有離開成都,自己離開難免被追究責任,隻能留在成都作拚死一搏了。
國防部為了保存尚能作戰的殘餘國_民_黨部隊而計劃棄守成都,將部隊集中到西康再尋戰機。於是胡宗南於12月22日在成都召開了突圍會議。會中決定第3軍同第1軍、第36軍等部互相配合向南突圍。但當23日夜部隊開始行動時,友軍的陳克非、羅廣文兩個兵團就在24日宣布起義,迫使突圍各部停止行動。胡宗南這個時候已經飛到海南去了,各部群龍無首,亂作一團。作為成都防衛總司令的盛文此時隻能硬著頭皮召集各部將領商討出路,最後決定仍執行突圍命令,以第5兵團司令官李文為突圍總指揮,由盛文重擬突圍計劃。由於負責斷後的兩個兵團已經起義,盛文以犧牲36軍123師在成都牽製解放軍為代價,使三路國_民_黨部隊能順利向西康突圍。其中以第1軍為左路先頭部隊,第3軍和第36軍主力則跟隨第1軍行動。12月27日,突圍各部勉強抵達邛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向解放軍投降。當李文的投降命令傳到被包圍在蒲江西來場東北地區的第3軍軍部時,盛文大為吃驚,在與所屬兩名師長商議後仍決定冒險突擊。結果第17師在28日覆沒,副軍長沈開樾和參謀長兼師長鄧宏義被俘,軍直和第254師堅持到29日也告覆沒,師長陳岡陵被俘。盛文則在混戰中隱藏在古廟的柴禾堆中得以幸免,此後經過化裝由水路逃到了香港再轉到台灣向國防部報道。
盛文抵達台灣時意外獲知,第3軍的番號沒有被撤銷,因為335師有一個團拒絕投降成功抵達西康,趙子立的127軍310師也有一個團拒絕起義而抵達西康。經過胡宗南重組,這兩個團分別擴編為第335師和第317師,編為第3軍建製部隊。既然部隊還在,盛文自然就被國防部命令回到部隊裏去。要說盛文到了西康的話,那多半就是戰死或被俘了,好在他還沒行動第3軍就被解放軍第184師和第186師分別殲滅了。隻剩下副軍長田中田帶著317師的千餘人突圍至滇西,但仍免不了於1950年7月覆滅。部隊既然沒了,第3軍的番號也就隨之被撤銷了,盛文被委以“國防部”參事的虛名直到1965年退役,後曾當過高雄六國飯店董事長,於1971年8月8日在台北病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