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對於楊德亮的表現十分滿意,於是在1943年,又將進駐新疆的重任交給了他。楊德亮的部隊,這時候已經擴編為第42軍。在政府解決了盛世才的**政權後,楊德亮的42軍便成了第一批進駐新疆的國民黨軍隊。由於盛世才當權時的獨裁統治激起了維吾爾族群眾的反抗。國民政府在實際意義上的收回新疆土地後,還沒能來得及緩解這種漢維矛盾,便遇上了維民的暴動,他們組成新疆民族軍,攻城略地,使得國民黨軍隊連連敗退,損失慘重,這一事件史稱“三區革命”。新疆的局勢已經是一片混亂了。
楊德亮的運氣特別好,就在他的部下、他的友軍紛紛落敗,非死即俘的情況下,他本人被胡宗南保送到陸軍大學去了。楊德亮就這樣在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度過四個月,避開了戰火的硝煙。四個月後,畢業的楊德亮回到原部隊,在把爛攤子收拾完畢後,他終於被胡宗南調回自己的根據地——陝西,當起了第18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官。
胡宗南在陝西的“戡亂”作戰中,可以說是一敗塗地,損兵折將自不用說,還硬是把當局認為的“大好形勢”給破壞了。這不,繼瓦子街戰役落敗之後,胡宗南又迎來了澄合戰役的失利。該撤的撤,該斃的斃,在胡宗南一聲令下之後,兵敗的17軍軍長康莊就這樣被撤了職。而楊德亮於1948年12月成了這支曾經是延安城防部隊的兼任軍長。
雖然胡宗南大力整頓軍紀,調整人事部署,並更換了不得力的參謀人員,但是“失敗”這詞總圍繞在他的身邊。就這樣,胡宗南於1949年5月被迫放棄那座他住了六年多的城市——西安。但胡宗南在屢戰屢敗之後還是想力挽狂瀾,在楊德亮的聯絡下,他聯合馬家軍開始了對西安的反攻。楊德亮的17軍曾經是西安的最後一支衛戍部隊,此番反攻西安,他自然是躍躍欲試,一心想著雪恥。但楊德亮沒有想到,被倚作主力的48師一到秦渡鎮時,還沒看見西安呢,就被解放軍打得稀裏嘩啦,緊接著,推進到太乙宮的12師也遭到了解放軍的重創。沒了脾氣的楊德亮打到最後隻帶著兩個團的殘兵灰溜溜地向胡宗南複命去了。於是,楊德亮被撤職了。
有道是無官一身輕,此時對於楊德亮來說,撤職的結果未必是壞事。因為沒有兵權的他,覺得自己已經不用再對黨國負責了。在將軍務草草地移交給繼任軍長周文韜之後,楊德亮舉家遷往香港,從此躲開了這個是非之地。到了台灣後的楊德亮一度被任命為國防部部員,於1975年8月27日在台北病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