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軍軍長楊漢烈(1 / 2)

第二十軍軍長

楊漢烈

楊家軍接班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十六期騎兵科,接受過進步思想。1949年繼承第20軍軍長位置後,率領所屬三個師毅然投誠。

第20軍和馬家軍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區別是這個軍姓楊,叫楊家軍。作為軍閥的私人財產,20軍是國軍部隊中少數幾個到結束時都能維持自己體係的部隊。在抗戰時期,這個軍是所有四川軍隊中與日軍打得最多,也是戰果最輝煌的部隊。當時湖南有一家報社還以長篇連載的形式,來跟蹤報道20軍在抗戰時期的英勇事跡,標題就叫《楊家軍》。不過內戰時期的20軍,也是四川軍隊中和解放軍打得最賣力的部隊。同時,也是損失最慘重的部隊,就連軍長也陣亡了。好在最後還是識時務投向了人民。

楊漢烈,字北魂,四川廣安人,生於1919年8月。楊漢烈在沒從軍時就經曆過長城抗戰。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就在1933年的時候,他被自己的老子送到北平去讀書。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楊漢烈跟著他的老師和同學們到前線勞軍去了,這也算是變相地參加過這次會戰吧。寫到這裏或許有讀者會問,這楊漢烈的老子是誰啊,竟然這麼有魄力地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離前線不遠的北平去讀書?

楊漢烈的老子就是20軍的創始人——楊森。當時大部分軍閥對自己的兒子往往都是嬌生慣養的,偶爾有幾個想培養接班人資格的也是直接提拔到一個相對應的位置,比如馬步芳的兒子馬繼援,還沒進部隊呢,就給安了個上校參謀長的名義,等讀完軍校,直接成少將旅長了,更奇怪的是軍政部竟然還都承認了……楊森的邏輯是,要成為他楊家軍的接班人,必須得在戰場上曆練過,而且還得是從基層幹起才行。於是,楊漢烈在讀完黃埔軍校十六期騎兵科後的第一個職務是第133師搜索連排長。這個位置不僅在戰時需要承擔偵察使命,在平時也得經常跟著部隊去搜集情報,可以說是十分危險。不過楊漢烈還是熬出來了,在經過曆練之後,他得到了父親的認可,於是被提拔為20軍騎兵連連長、第27集團軍特務營營長,先後擔負起拱衛軍部和集團軍總部的使命。

抗戰時期的楊漢烈有過一次十分危險的經曆。在第三次長沙會戰的時候,位於影珠山的第20軍側翼遭到日軍一部400餘人的偷襲。當時20軍的野戰部隊大都被派了出去,隻有楊漢烈的騎兵連(名為騎兵,實為步兵)可用。如果防線被日軍突破,那不僅會使20軍遭到覆滅的危險,同時還會影響到整條戰線穩固。於是楊連長帶他手下的140名官兵英勇地向這股日軍發起了反衝鋒。經過兩個小時的肉搏,已經身背數創的楊漢烈,終於堅持到友鄰部隊的增援,將這股日軍全部殲滅。此戰十分凶險,如果再多打一會兒,楊漢烈可能就為國捐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