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後,筆者在上海中醫藥研究所所長任上時,一位台灣的腫瘤同行來訪,雙方相談甚歡。談到興致高時,他提出了"癌症隻不過是一種慢性病,一種可以治愈的慢性病"的說法。他繼續說:"不是嗎?我手頭有許多活過了5年,活得很好的患者?!"對啊,筆者突然反省自已,我們的腫瘤患者中至少有七成患者已過了5年,且總人數上千啊!這不是慢性病又是什麼呢?況且,這些患者當時不都是被宣判為壽限不過幾月到1年的患者嗎?現不都好好地活著嗎!?聽了他的一番話,我們來勁了,一起交流了許多實例。後來一致認為,對多數癌症患者來說,他們患的隻不過是一種與冠心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疾病,比較棘手,治療有一定難度,但絕非不治之症。這位同行甚至認定:癌症有時還比冠心病、糖尿病等要好得多。不少癌症患者5年以後病情可完全穩定,甚或治愈,不再需要定期用藥,而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隻能終身服藥。"不是嗎?"他笑著反問陪同他一起來訪問我的一些在座者。因為這些人聽他這席話後頗為吃驚或不以為然。而筆者完全認同他的觀點,因為自己親診的近千例完全康複患者中,多數已不再每日膽戰心驚地吃藥了。其中還各包括幾十例諸如胰腺癌、肝癌、腦瘤之類患者。
由於有過這麼一次令人愉快的交流,再加上一些重要的醫學人士或組織也不斷表達對癌症的新認識,筆者也底氣越來越足地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麼一種顛覆性的新觀點:"對於老年人來說,癌症隻不過是種慢性病。"特別是從2003年起的近2年時間內,受上海電台990之邀所做的《名醫坐堂》"專家訪談"節目中,筆者就多次闡述及重申了這一新的正確觀點"老年人的癌症隻不過是一種慢性病",它是衰老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種生理異常,或者說生理過程,就像衰老一樣。
當時有海外屍檢報告提示,80歲以上老年人中,出現惡性腫瘤的概率很大,有1/4的老年人身患癌症,卻無任何不適,後卻死於其他因素。近日,更有海歸教授黃又彭博士以其自身曾長期從事屍檢的經曆,認定80歲左右病故的老人都做一遍屍解,會發現100%的人體內都會有腫瘤。作為一個資深的"海歸"免疫學家,他也認為腫瘤的發生,是生物進化中的一個正常的過程,和DNA複製過程中的突變有關。這種突變是難以避免的生理過程,物種的進化就是建立在這類突變基礎上的。因此,黃教授認為:對老年腫瘤患者來說,它隻是一種慢性病,是一種難以避免的生理過程。他特別強調:越老風險就越低了(即年齡越大,腫瘤的自然發展就越慢,威脅和危害就越小)。這與我們原先所主張的老年腫瘤患者是"樂齡癌"可謂"異曲同工"。"樂齡癌"無須過於緊張,它本身發展十分緩慢。甚至還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促使患者更加注意生活方式的合理與否,以改進不良行為,從而有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