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針灸不分家(1 / 1)

《扁鵲心書》

針灸治病實際上是針加上灸,或者說針和灸對於治病防病同等重要。現代人忽視了灸的作用,隻重視“針”而排斥“灸”,不願意用灸。其實,古人很重視灸,更善於用灸。

《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一方麵表明灸法有特殊療效,針刺灸法各有所長,灸法有自已的適應範圍;另一方麵,灸法還可補針藥之不足,凡針藥無效時,改用灸法往往能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古人對灸法治病進行了長期大量的臨床觀察和總結,表明灸法不僅能治療體表的病證,也可治療髒腑的病證;既可治療多種慢性病證,又能救治一些急重危症;主要用於各種虛寒證的治療,也可治療某些實熱證。其應用範圍,涉及臨床各科,對此,曆代醫著多有記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艾灸的保健養生功效,古人在灸療保健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方麵艾灸優於針刺,因此艾灸又有“保健灸”的美稱。《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

也就是說無病施灸,可以激發人體的正氣,增強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

針和灸都是很好的治病防病的手段,強強聯合豈不更好?於是針灸合一就應運而生,我們管這種針上加灸的療法叫做溫針灸。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證。操作方法是,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將純淨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將針取出。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針灸並用方法,取針和灸之長,綜合治療。

《針灸資生經》說:“若針而不灸,灸而不針,非良醫也。”針和灸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療病健身,千萬不能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