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初到寧國府(1 / 1)

二人自從上次寺裏作別以後,再未相見,一轉眼,元宵節也已經過去了,大家又要開始新一年的生活。街上開張的店鋪越來越多。林家紙莊也開業了。林樂知又開始犯愁了,如今紙莊看似熱鬧,其實如果再沒辦法增加銷量,以後隻怕就不能再養的起這麼多人了。所以連日來,林樂知一直在想如何拓寬銷路。

因為過年的緣故,糾紛少了很多,畢竟沒人想在春節裏就沾上官司。李渡也閑了下來。來到桃源縣也有不少時間了,現在他對桃源縣也有了基本了解。桃源縣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地處偏僻,以至於居民大多貧困。李渡自小就受貧困之苦,他若隻是一個普通百姓,可以安貧樂道,但現在他身為一方父母官,自然要替一方百姓謀福祉,帶領大家富起來,免受貧困之苦。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現在也並未想到解決之法。

如今桃源縣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困難,難以通商。想要解決桃源縣的貧困問題,第一步就是要想辦法加上同外縣的交流,再想辦法發展本地產業,將物產賣出去,才能有錢進來。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桃源縣本就多山,目前就一條路窄的地方剛夠一輛馬車通過,有時候兩輛馬車相向而行,路上遇到,其中一輛還得後退到寬一點的地方,才能讓開。而且路又繞,李渡來赴任時便是因為路太繞,多走了好幾天,而且當時大雪,路上幾乎沒有行人,以至於差點凍死在路上。

第一步要將窄的地方拓寬,最起碼可以容納兩輛馬車並行。其次再將容易岔路的地方安上指示牌,或者在路上建些茶棚,既可供人歇腳,也有指路的作用。隻是做這些都要銀子,桃源縣本就窮鄉僻壤,指望朝廷撥款是不可能的,但縣衙本身能收夠每年的稅賦就謝天謝地了,哪還有餘錢來修路。

李渡準備過幾日去府衙將自己的想法說一下,順便哭窮,不求上麵能撥銀子下來,但凡今年稅賦能減免一點也是好的。這幾日正在草擬折子,想著如何說才好。

林樂知這邊也是為了銀子煩惱不已。紙莊的產量是有,可是沒有銷路,人工,紙料樣樣都是錢,如果再沒有新的路子,就隻能縮減開支,裁人了。這也是她最不願意做的。

樹挪死,人挪活,路都是走出來的,在這死守想破天也不行。林樂知決定出去看看,能不能為紙莊找到生路,不然隻靠這一畝三分地的銷量,紙莊是無論如何也發展不起來的。

紙莊有自己運行的規矩,也有管事,並不需要林樂知天天在那看著。正月一過,林樂知便跟父母商量想著出去看看,畢竟是女子,起初父母是無論如何也不同意的,在外安全無法保障,一介女子還跑到縣城外麵去拋頭露麵,更是違反倫常。林樂知費了不少口舌,表明隻是出去看看,絕不幹出風頭的事,並說會帶著月娘,一路上也有人照應,父母才勉強同意。

林樂知出行的時候已是二月末了,天氣也暖和不少。林樂知與月娘二人換上了樸素的衣物,輕裝簡行,看上去就像兩姐妹。畢竟第一次出門,二人並沒有走太遠,而是到了府衙—寧國府。林樂知並不是好高騖遠之人,這麼多年經營紙莊,也深知賺錢不易,她打算一步步來,先讓紙莊銷路走出去,再慢慢打開市場。

出到寧國府,林樂知跟月娘,都被這裏的繁華震驚了。到處都是各種店鋪,道路兩邊也都是各種小攤販。

“小姐,你快看,這些簪子真好看。”“還有這邊,這些傘也做得好漂亮。”“小姐,這有捏糖人的。”月娘已經被各個眼花繚亂的攤子迷了眼,什麼都想看一看。林樂知在後麵笑眯眯的跟著,也覺得新奇。逛了一會,林樂知說:“好了月娘,咱們先去找家客棧,安頓下來,再出來看看,而且這馬上中午了,也要吃飯了,咱們看看這寧國府都有什麼好吃的。”

一聽到吃,月娘兩眼放光,連聲說“好啊好啊”,跟著林樂知找客棧去了。

轉了一會,林樂知挑了一家人比較多,看著年份比較久的客棧進去了,要了一間上房住下了,出門在外,她覺得還是兩人住一間安全一點。稍微整理了一下之後,便帶著月娘下樓,在客棧大堂的角落裏找了個位置坐下了,她不想太引人注目。林樂知讓月娘點菜,自己觀察了一下四周,聽著旁邊人的談話。初到寧國府,林樂知想多看看,先了解一下這邊大致情況,客棧小攤,街頭巷尾,就是最好的地方。做生意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最怕人生地不熟,兩眼一抹黑,被人騙了都不知道。

兩人連日趕路,也都覺得疲乏,吃完飯上街隨意逛了逛,便回來休息了。先好好睡一覺,具體如何,明日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