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張兆和:理解萬歲(3)(2 / 2)

愛寫信,是因為信件是對於個人曆史的見證?還是因為她喜歡這種相見不如懷念的情感交流方式?不得而知。可沈從文顯然對於這種鴻雁傳書的情感交流方式不滿意的,追求張兆和的時候,他就曾給她寫過大量的書信。如今戰火連天,原本正應該是夫妻倆相濡以沫的時候,可他卻還是得通過寫信來表達自己,相愛而不能相守,怎麼能不痛苦呢,他說自己的愛情得到一種命運,寫信的命運。

沈從文開始了他最漫長的思念與等待。黃昏讓他心地柔弱,杜鵑的叫聲也讓他覺得清而悲。他是悲傷著了,他覺得自己不能從泛泛的往來上得到快樂,而愛情的快樂,卻因為距離,也不能得到。男女之間,即便是親密的夫妻之間,要達成全然的理解,竟是多麼難。等過了春天,等過了夏天,沈從文終於等到了張兆和決定南下的聲音。

可張兆和臨行前突然又決定取消南下計劃。這種反複,幾乎讓沈從文發狂。他在信裏喊:“寫到後來總不知不覺要問你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打算來,打算不來?是要我,是不要我?因為到了應當上路時節還不上路,你不能不使人惑疑有點別的原因。你從前說的對我已‘無所謂’,即或是一句‘牢騷’,但事實上你對上路的態度,卻證明真有點無所謂。我所有來信的話,在你看來都無所謂。”沈從文又開始了他的猜測,對於愛情,他再度悲觀了。

張兆和這次連忙安慰,是帶點嬌憨的安慰:“可是我們還安然不動,要在下月底動身,為時尚有一月,我知道你得到這消息一定很生氣,責怪我不要緊,希望你自己莫生氣,我要你不生氣。”好一個“我要你不生氣”啊,張兆和不愧是沈從文愛情神龕裏的一個小小女神,她能讓他忽然歡喜,手舞足蹈,亦能讓他忽然悲慟,暗自神傷。這樣的操控,仿佛不可理喻,然而,這就是愛情。1938年初秋,張兆和終於動身,去與沈從文彙合,青蛙王子和公主終於又生活在了一起。

統觀這一束珍貴的家書,我們不難感覺到愛情的神秘,以及它對於人的賜予與折磨。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應該感到一種空前的孤獨。這孤獨,正如沈從文形容的杜鵑叫一樣,是清而悲的。這孤獨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裏。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仿佛懷揣一種隻有自己能懂的語言,麵對他人的時候,彼此說著不一樣的心靈密語,想要理解,是多麼難,即使有愛情,即使有親情。

晚年的張兆和,在整理從文家書的時候,就曾發出過感慨。整理這些舊書信,她忽然發現自己當年,是多麼的不理解沈從文,同時她也感覺到沈從文的可貴。命運就是這樣蹊蹺,無法言說,不是來得太早,就是來得太遲。剛剛好的情感交流,需要得到上天多大的寵愛。理解萬歲,這是很久以前就開始叫的口號。的確,理解是美好的,可在通往理解的迷宮裏,幾乎每個人,最終都會迷失在分岔小徑的入口。於是,人與人之間,便有了朦朧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