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這兩天可是忙壞了,在秦州城裏傳言散開之後,他就著急忙慌的趕回了安平縣,準備接下來的事情了,想要說服那些勢力的商人斥巨資修建一座碼頭,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一個個老奸巨猾,可能要進行一番討價還價才是。
為了給外來的客商留下一個好印象,他還學起了後世那一套。
幾天之前城裏的各家商戶就收到了衙役的通知:這幾日有大量的外地客商前來安平縣,各家商戶不得隨意加價,不得以次充好,不得欺瞞顧客。
就連街道上也是異常的幹淨整潔,隨處可見的巡街衙役,讓外地來的客商充滿了安全感。
縣衙後院,吳迪正在跟主簿 縣丞跟典吏三人商量事情。修碼頭這麼大的事情,涉及到的錢 糧 匠人,還有涉及到百姓田地的,該如何補償,所有的問題都是千頭萬緒的,指望他一個人肯定是忙不過來的。
好在幾人現在已經有了默契,不再相互勾心鬥角了。
劉主薄本來就是安平縣人士,能看著家鄉父老的日子越過越好,他自然也是十分高興的。
吳縣丞雖然之前跟劉府關係密切,可劉黑子那件事情之後,他們之間就已經斷了聯係。他現在已經看清楚局勢了,依吳迪現在的做法,他很快就會被調離安平縣,他作為縣丞,是非常有機會更進一步的,所以現在對於吳迪的工作倒是十分的配合。
孫典吏做事中正,眼見吳迪一心一意為百姓做實事,他早已經歸心於他,對於他的一切想法從來都是積極配合。
幾人雖有默契,可此時卻也正在因為某件事情而發生了爭執。
隻聽吳縣丞說:大人,我知道你一心為老百姓著想,可這次修建碼頭花費巨大,那些商人要是願意出資,已經是我們占了大便宜了。如果再按你所說,還要好好補償那些被占了田地的百姓,那可是一大筆銀子的支出啊,哪個商人會這麼傻,願意出這個冤枉錢啊。
吳迪聽完望著主簿跟典吏二人說道:你們二位也是這麼想的嗎?
二人皆是默不作聲,主薄當然希望百姓能夠得到補償了,那可是老百信一家人唯一的生計了,就這麼被占了,當然應該得到合理的補償了。孫典吏自然也是支持吳迪的。
吳迪望著二人都不說話,知道他們也同意自己的想法,於是又對吳縣丞說道:吳縣丞此言差矣,這可不是出的冤枉錢,我們占了老百姓的田地,修建碼頭讓那些商人以此謀利,這個錢本來就是他們應該補償給老百姓的。
我知道你所說不假,修建碼頭花費巨大,可同樣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呀。碼頭建好之後,所有的船需要停靠碼頭都是需要付銀子的,而且碼頭上還可以修建酒肆,客棧,茶館等,供過往的客商以及腳夫吃飯歇腳所用,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呀,那些商人願意來自然是算好了這筆賬的。
吳縣丞也知道他所說不假,他也是太想做成這件事情了,這樣吳迪或許能早日離開安平縣,他就有機會再進一步了。可他心裏也算了一筆賬,建好這個碼頭可能需要花費上百萬兩銀子的,他也是擔心把那些人都嚇跑了,才會生出這種想法的。
他見主薄跟典吏都支持吳迪,也就不再繼續跟吳迪爭論,既然大家的目的一樣,就沒必要因為這種小事產生矛盾,反正跟那些商人談判的也是縣令大人,他既然執意如此,肯定會有說服那些商人的把握。
最後幾人終於有了統一的結果,吳迪安排劉主薄親自去跟那些田地被占的百姓協商賠償事宜,吳迪跟縣丞準備接下來跟那些客商的接洽。
公務永遠都處理不完,酉時過半他才一身疲憊的往家走,老遠就聽到了兒子在院子裏玩耍的聲音,他這才麵帶笑容一臉輕鬆的回了家,不管工作有多累,麵對家人都不能表現出來。
剛進院子,大兒子就朝自己跑了過來,他如今已經滿四歲了,正是好動的年紀,每天吳迪一下子回家,他就會纏著讓吳迪陪他玩兒。
十月的天已經漸漸涼了,兒子卻跑的滿頭大汗,吳迪趕緊一把抱起兒子就進屋去了。
剛進屋,夫人就對他說道:相公,今天上午有人來家裏找你。
吳迪一聽也很意外,一般人是不會來家裏麵找他的。
於是問道:哦,是誰呀?
林淑玉說道:聽她自己說,是九華縣縣令的夫人,還帶著一個小女孩兒,那小女孩兒真可愛。
吳迪聽完倒是覺得挺意外,要說餘磊來找自己,他倒覺得理所當然,他夫人單獨來找自己,會是什麼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