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州城,吳府。
今年的新年倒是不如去年那般喜慶,可相比較去年卻是熱鬧了幾分,二妮兒給平兒生了個大胖丫頭,吳磊跟火鳳凰也趕到了均州,還帶著個一歲多的兒子,吳掌櫃的兒子也跟著吳磊一起在吳府裏過新年,這府裏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隻是吳迪顯然沒有多少心思享受這份熱鬧,初八一早,他就去府衙上值了,年前因為稅銀跟稅糧一事,他做了入仕以來第一件囧事:給朝廷上書,請旨謝罪。
本來同知賀良還勸過他,跟安平縣借的糧食,憑他跟安平縣令的關係,是可以緩一緩再去還給他們的,這樣一來,雖然稅銀交不齊,可這糧稅還是能湊齊的,可吳迪還是堅持把糧食還給了安平縣。
主要的原因是,他覺得既然稅銀都沒辦法交齊,也不在乎拖欠一次稅糧了,用他的話說:這一頓板子是打,兩頓也是挨,反正在戶部那裏也沒辦法交差,幹脆就把安平縣的人情先還了,他有信心往後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的,最後心一橫,就向朝廷上了請罪書。
他並不知道在朝堂之上,已經有人在彈劾罷免他了,好在有聖上替他說情。隻是賀良回來之後,從他那言語不詳的口吻中猜到了一些,顯然他在戶部也沒少挨批評,或者說是替他挨的,他沒來之前,均州府每年雖不富裕,可還是能勉強交差的。
所以初八一到,他就忙起了公務,好在去年雖然在戶部落了口實,吏部怕是也記了自己一筆,可他的工作還是沒有白做。
冬月的時候,廣平縣比起往年可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小小的縣城裏,車水馬龍,商賈小販絡繹不絕。
自從廣平縣舉全縣之力修好了通往安平縣的官道之後,以前的崎嶇山路如今已經變的平坦寬闊,官道上更是鋪了厚厚的碎石子,即便是雨季也能一路暢行了。
如此一來,到廣平縣的商賈也漸漸多了起來,起初他們隻當是探探路,後來他們才發現,現在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冒險跑遍整個均州了,如今隻需在這廣平縣,就能買到均州境內幾乎所有的貨物了,像什麼嶺源的茶葉,廣安縣的徽硯和墨碇,嶺東的木炭,水果,藥材,土產等等。
最讓那些商人津津樂道的是,不知道從何時起,這官道上,以前時常都能遇上一些山匪流寇,漸漸地也越來越少,起初的商人還暗道是自己運氣好,可後來好像也極少聽同行說起過,有人被劫貨害命的事情發生過,那些商人這才漸漸地明白,這安平縣到廣平縣的官道終於是太平了。
隨著來來往往的商人越來越多,均州的變化也傳了出去,以前好多不願意來的全都嚐試著過來看看,百聞不如一見,商人就是如此,哪裏熱鬧就會往哪裏去。
最高興的要屬縣令胡喜了,去年因為舉全縣之力修官道一事,他承受了不少的壓力,可年前看著那縣城的盛況,他笑的都合不攏嘴了。
這來廣平縣的人越來越多,城裏新開的鋪子都多了好幾家,縣裏的稅銀又能多收不少了,而且他心裏清楚,這還隻是開始。
年前去均州府述職的時候,幾個縣令之中,就屬他最威風了。
一切看起來都是欣欣向榮,可吳迪並沒有滿足,去年隻是小打小鬧,除了嶺源的茶和廣安縣的徽硯,墨碇之外,其他各縣其實沒有太大變化。
年底茂平縣倒是傳來了一個喜訊,經過一年的努力,這蠶倒是讓他們養成了,可這蠶的生長環境極為苛刻,目前還沒有辦法量產,湖州過去的那戶蠶農已經在想辦法了,估計今年就能大麵積展開了,隻要養蠶之法成熟了,那剩下的織絲織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廣信縣的水果由於季節,不易儲存,運輸困難的原因,短時間也很難有大的收益,倒是縣令陶伯言另辟蹊徑,在縣裏燒起了木炭,均州本就是十萬大山,山高林密,最不缺的就是木材,而且他們的木炭,易燃,耐燒,無煙。還可以長時間保存,便於運輸,年前各縣令來述職的時候,吳迪還著重誇了他一番。
可光有這些還是遠遠不夠,量起不來,也隻是比以前強了一點而已,這才導致去年上交戶部的稅銀都沒交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