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的頭顱03(1 / 2)

附錄:

關於南泉斬貓

本人的《戀貓記》在榕樹下發表以後,眾多網友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好的,也有歹的,但我從不介意,我甚至希望大家都能來批判我,最好開一個批鬥會,這樣才能使我保持清醒的頭腦。

南泉斬貓是一個古老的故事,我中學的時候就知道了,兩年前又看了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加深了我對這個故事的印象。這種印象一種糾纏著我,終於使我在1999年的六月完成了這部幼稚的小說《戀貓記》,壓到一年後的現在才放到網上發表,正是說明了我對它的疑惑和猶豫不決。

許多網友表示無法理解南泉斬貓中的趙州為什麼頭頂草鞋。這是很正常的,我說過沒有人能真正了解趙州的行為,所謂的解釋都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也許永遠都不會有終級的答案。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思考,相反,越是艱難的課題越能激發起人類探索未知的勇氣。

我欣慰地看到了許多網友發表了各有千秋的獨到見解,即便是表示不理解的,也想必是經過了一番思考的。也許我們並不需要什麼最終的解釋,爭論的過程就是我們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指的是南泉斬貓,對於這樣的一個課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的。

其實這也正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在這部小說中有關“我”和貓的情節都是次要的,我自己認為甚至可說是我的敗筆之一。最重要的是南泉斬貓,與小說的明線相比,這是一個內在的線索,一個更逼近我所想要表達的思想的線索。這個故事不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思考的,它永遠也不會過時,因為我們永遠都不會放棄對美的追求。

我來談談我個人的見解。在本文中貓隻不過是一種象征,對美的象征,大多數人們都是追求美的,如果大家都想擁有有限的美,則必然與無限的物質世界和欲望相矛盾,於是爭執乃至災難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消滅這種美,於是南泉和尚就這麼做了。但接下來難以理解的是趙州頭頂草鞋走出門去的行為。絕大多數人都表示不可理喻,但上千年來也有許多人做出了他們的解釋,但互相之間出入都非常大,甚至於爭論不休。

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必須要上溯到源頭,源頭就是美,什麼是美?唐朝以胖為美,今天以瘦為美,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勞動就是美,自古以來,對美的認識也沒有過標準答案。我認為在人類產生之前無所謂美,所謂的美是人類的一種感覺,是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的產物。動物是沒有美感與醜感的,蜜蜂要往花中采蜜是它們生存的手段,老虎生了漂亮的皮毛,一是為了偽裝,二是為了威懾。但許多我們人類認為是美的東西在人類存在之前就存在了千萬年,它們在被有審美感的人類發現之前是同樣是美的,但那時它們的美是毫無意義的,至少從審美的角度來看是無疑的。而在人類眼中,同一樣事物,它有美的,也有不美的,並不是事物本身有什麼變化,而是欣賞的人發生了變化。所以,美不是一樣東西,美是一種關係,一種主體與客體的關係,我們通常認為美的對象是主體,而觀察它的人是客體。我認為應該是完全相反,主體是人,客體才是某一樣事物,這樣才能解釋許多審美觀中的矛盾。

所以,如果美是這樣一種關係的話,那麼美的根源就不在於美的對象,而在於主體,也就是人的心中——人心才是美的根源。這種美並不是我們以往所說的“心靈美”,所謂的“心靈美”並不是真正的美,隻不過是道德意義上求善的過程罷了,實際上是混淆了美與善的界限。事實上“真、善、美”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包含了三種不同的求知方向,這是題外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