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陳慶之這個打醬油的,韋睿父子應該要大開殺戒了。保守估計1:20,若不能速戰,比值後麵的數字就可能趨近無窮大。
慶之心急如焚,一心想要在韋睿麵前展露鋒芒。這樣一來可以為國爭光,二來可以抱韋睿的大腿,何樂而不為?
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陳慶之騎得是馬,但領的五百兵士全都是步兵,這還不說,還是韋睿帶來的最次的兵。導致了陳慶之的後軍被大部隊遠遠甩在了身後。
韋放領著韋軍訓練有素的鐵騎衝在最前麵。慶之騎著瘦馬無可奈何,估摸著韋放應該與妙覺的“紅色海洋”遭遇了。
藍華寺山下是一塊盆地。韋放騎著自己的坐騎“黑旋風”疾馳在雲南這片並未開化的土地上,他的偃月刀已經饑渴難耐了。上次繞小路領著步兵實在不能戰,這次有父親坐鎮,韋放還能不拚命?而對麵是那群保護寺院的信仰者,依次排開,好像是在說,等候韋放多時了。
拚了命的人是可怕的,四千梁子州最優秀的騎兵讓這群烏合領教到了騎兵的恐怖,這是南方人很難有的經曆。馬頸相交,相交的都是韋放的騎兵,在這片狹小的平地上來回掩殺,如入無人之境。
韋放果然是一員猛將,偃月刀過處,信徒盡皆身首異處。
正殺得興起。颼,一支冷箭貼著地麵而來,韋放右手臂開始淌血。
硬漢就是硬漢,韋放用從內衣上撕下的一塊布緊緊勒住傷口,右臂露出壯碩的肌肉,這是經過戰爭的火爐錘煉出的鋼鐵之臂!鋼鐵之臂擎著那把有如角龍的偃月刀,呼呼地在在空中揮舞著,嗜著血。
雖然叛軍被這群訓練有素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但人數要多上幾十倍,站在同伴身上的他們變得可怕了……
不少梁子州的硬漢從馬上落下,落向了極樂世界。韋放的四千騎兵也有相當的損失,但他沒有忘記父親的命令——將這群人逼向西麵,不惜任何代價。這裏說下此處地形,東麵和南麵是連著的小山,藍華寺就坐落在南麵,韋放的騎兵是從北麵而來,而西麵是一片竹林,地勢也並不高。
身著紅色的叛軍開始往東麵逃竄。待追到了竹裏邊,韋放便命令騎兵不用再追了。韋放臉上洋溢著笑意,這是冷笑。韋放對身旁的傳令兵傳達著什麼,一個騎兵登上了高處朝著北麵打著紅旗。
戲劇化的場麵出現了,許多身著素衣的步兵從北麵湧了過來,更奇怪的是手上還沒有武器。後麵發生的參照曆史典故——漢光武帝劉秀與大將馮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典故。重要的不是這個典故所說的事件,而是馮異所用的戰術。
讓自己士兵換上當時赤眉軍的衣服,混入其中,攪亂軍心。
接著,韋放領著的“赤衣軍”想要混入敵軍。但其實這並不容易,不過有了這片竹林的掩護,成功率提高不少。
但敵軍並不是傻子,怎樣才能將這鍋水攪渾……
韋睿不愧是帶兵多年,這些他都早早考慮好了。自己領著五千千軍士,其中分兩千盡皆穿著趕做好的赤衣,但時間有限,且軍費拮據,隻好讓韋放領著一千軍士現場更換赤衣。
而那早早穿上赤衣的軍士哪裏去了?早早埋伏在竹林之中。這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