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愛的學習(4)(1 / 3)

弗洛伊德認為,男人喜歡並占有這樣的女人,隻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雄性與實力。這也是一種野性,是男人占有欲的實現。

弗洛伊德還說,男人喜歡那些帶有風塵氣質的女人,似乎說的就是順治皇帝。是什麼原因呢?弗洛伊德認為,是女性身上的那些道德缺陷讓男人著迷。

其實,弗洛伊德隻是說了一半原因。有關愛是一個難以言盡的話題。因為它除了能說清楚男人的占有欲外,還與美有關。

美是什麼?不同的人對美有著不同的感受,不同文化的人對美也有不同層次的理解。美是主觀的。盡管如此,人類還是有著共同的體驗與感受,這就使一些美具有共同性。比如,對某個美女的認識,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其是美女,隻有一少部分人會認為她不是。但是,你要說清楚美是什麼卻那樣艱難,美明明就擺在你麵前,你卻無法描繪。你隻能感受,永遠難以說出。這就是美。

對於絕大多數男人來說,在沒有參悟透生命的真諦時,對美總是過分地主觀,對美也有一種過分的貪念,這便是占有。誰擁有了公共的美,誰就是男人中的英雄。欲望與野心統治了他們,但他們稱其為愛。這也確是世俗世界的愛,甚至是一種唯美之愛。它充滿了欲望與危險。可是,男人喜歡這樣的冒險。中世紀的騎士在晚上總是偷偷地爬牆翻進那些美麗的貴婦人的房間,睡在貴婦人的床上,直到拂曉時分才遛走。男人為此也願意犧牲生命。有多少少男為了自己心儀的“公主”而倒在血泊中。這種悲劇的美從一產生就一直受到世俗社會的稱讚。詩人們為此獻上了無數的花環。

原因是什麼呢?人們在讚美“美”,而不是讚美愛情。如果沒有這樣的“美”的存在,詩人們才不會浪費那麼多的筆墨。如果沒有這樣的“美”,男人們也不會去赴命。是因為美的存在,那愛情才顯出悲劇的力量,倘若美不存在,愛情也便成了笑柄。

當希臘的詩人們在形容海倫時,很少有人將她與負道德相提並論。而在中國不行。中國人傳統觀念中認為美女是“禍水”,與負道德相提並論。古羅馬時曾經有一個妓女普魯內犯了罪,她的律師為了辯護她無罪,就讓她來到法庭上當眾將衣服脫光,當所有的人都看著她美豔絕倫的身姿時,律師說,這樣美麗純潔的身體能犯罪嗎?於是,她便被宣布無罪。這個在中國人看來荒唐的故事,在羅馬人的眼裏卻是美。西方人對美的崇拜由此而看出一端。

由於西方人對美的崇拜,使愛成為一種美的愛。其實,這是人類共有的情感,隻是中國人的道德觀念與西方不同,道德壓住了美的肩頭。

由於美是難以訴說的,所以愛也是難以訴說的。這便是男人亦即人性深處的共性。是這樣一種共性在自發地起作用,讓我們在少男時期就萌生出愛的欲望,隻是道德的力量和人生的禮數使我們常常壓住那愛的火焰。這一種愛雖然被道德束縛了,成為一種文明的行為,但是,這種愛的念頭會在人的一生中不斷地閃現。它與欲望並行,初看之下,甚至就是欲望本身。比如,幾乎所有的男人在婚後還會不斷地閃現出愛的火焰,會在很多時候喜歡和欣賞某些性感的女子和美麗的女子,但是,因為責任和道德以及很多現實的原因,使他們時時控製著自己。

那麼,男人為什麼常常會喜歡一些道德上有缺陷的女子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些女子身上表現出了一種非凡的力量,那就是性的張揚。它是一朵惡之花,但那樣鮮豔,那樣灼人。很多男人都喜歡妓女,便是這樣的原因。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人們深處那些非理性的生命衝動在起作用。人們常常有一種衝動,那就是衝破道德的局限,回到最原始的狀態,回到純粹的欲望狀態,當他們做不到時,卻被另一束火焰照亮了,於是便跟著那束火焰去了,當然結局往往是被那火焰焚燒了。總之是悲劇。

而這就是生命的悖論、生命的迷惑。也是我們認識的有限。

第12講:女人喜歡什麼樣的男人

昨日遇一舊友,談起大學裏同級校花A的命運,感慨,同情。在戀愛還成為學校禁止的事物時,A至少在我們的眼皮下換了幾任男朋友(我們當時都很憤慨,恨不得集體將那幾個小子揍一頓)。有一兩位我不認識,剩下的三位則都與我相熟。

我和舊友都有一種共識,A的男朋友都是一群二流子,即社會上的流氓。A後來結過兩次婚,兩任丈夫也不怎麼樣,A仍然過得顛沛流離。我們都感歎,紅顏薄命。後來,舊友終於很生氣地說,他媽的,也活該,她就喜歡那種流氓,就是不喜歡我們這種正人君子。

我們還達成一種共識:這樣的女人很多。

比如,我的一位同學在大學裏可謂才高八鬥,但就是太正統,沒有一點兒邪氣。吃虧很大。大學裏既沒有談過一次戀愛(幾乎很少有女生喜歡他,都覺得他太古板),還被一個女生釣得痛苦不堪。我們老同學們一起時都笑他,問他,你們連一次手都沒拉過,何苦呢,重新找一個算了。他不,工作後仍然艱難在愛著。八年裏,他一直看著人家一個又一個地換男朋友,就是輪不到他,可他仍然不氣餒。那個女生在工作後與一位大家都討厭的男人勾結在了一起,他非常生氣,拿著刀與那男人去拚命。我們救了他,問他,何苦呢,人家女的從來就沒有說過愛你。他說,但是她無論如何也不能與那樣的男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