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愛的學習(10)(2 / 3)

可是,為了追求劉德華,他們低價出售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住房,同時還背了沉重的債務。今年1月份,林娟辦好了港澳通行證,準備再去香港尋找劉德華。為了費用,父親想到了賣腎。

一位28歲的姑娘,她的心理年齡卻如此地幼稚,她不僅患上了嚴重的偏執狂心理疾病,還使自己的家人也跟著發狂;一位父親,在12年來,不,從現在看來,而是28年來,一直嬌慣和縱容自己的女兒,不但沒有得到女兒的愛,相反,已經快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媒體上已經開始討論子女應該如何盡孝道的問題了,也就是說,人們的注意力仍然在女兒林娟的身上,但是,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林娟的父母,尤其是父親。

獨生子女在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上也是個“獨生子女”現象,這是無可奈何的事。獨生子女也就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生的這一代人,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與傳統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改變了。傳統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種家長製關係,也就是,父母是絕對在上的,子女是絕對在下的,孝道是存在的。可是,在獨生子女時代,這種上下關係變成了下上關係,父母從子女童年時期就變成了“小皇帝”的侍從,慢慢地,因為隻有一個子女,父母把所有的希望與情感部寄托在這一個子女身上,把他當成了“家”,他到哪裏,父母就跟到哪裏(很多父母現在因為子女在外地工作,所以退休後也去了子女工作的地方)。現在是父母在為子女盡“孝道”。林娟與她父母之間的關係就是如此。這種心理現象可以說在當今中國的獨生子女家庭非常普遍。

既然盡孝的不再是子女,而是父母,那麼,作為子女的林娟也就在心理上養成了想當然的接受,時間長了,她就失去了獨立的自我,失去了應有的作為成人的判斷能力和控製能力。

所以,我要說的是,林娟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這樣一種偏執狂,大都是父母的教育失敗而造成的。應該著力批評的是這位父親。

不,不僅僅是林娟的父親,還有中國千千萬萬的父母親。林娟的不幸告訴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應該趕緊重視了。

但是,事情遠沒有批評一下和呼籲一下這麼簡單。現在,還有一件事在等著林娟、林娟的父母和關心他們的人們去回答:林娟能從陰影中走出來嗎?

我的回答首先是,林娟的父母應該先清醒起來。

第28講:中國人姓氏的沒落

與自由意識的崛起

一位名叫“野馬”的博友給我留言道:“夫可以隨妻姓嗎?”

我不明白他說的是什麼,便點擊到他的博客上,發現他最新的文章就是這個題目,原來是很明確的。他說:“反思曆史,從古到今,都對母親的婦女做了些什麼?舉不勝舉,辛酸不安。男人的慚愧。夫隨妻姓是還曆史上對婦女的欠賬。給偉大母親的婦女一點點安慰,雖然遠遠不夠,但是良知的開啟。”

聯想到最近看過的一些言論和行為(有人鼓吹,中國人的姓氏是不能亂的,有奧妙存在,說姓氏是中國人DNA的遺傳密碼,不能亂。有人又在開始重修家譜;中國獨生子女家庭姓名案件越來越多,等等),在這裏想談談我對姓氏的認識,以便與朋友們交流。

“姓”與“性”是有秘密關聯的

非常可笑的是,今天的有些人,一聽說要把什麼與“性”相聯,馬上就會跳起來,把你的祖宗罵個遍,孰不知他在罵我的時候,開始給我們理清了一個再清楚不過的邏輯,即我們的血脈與性是一致的。

中國人的姓可以說是最古老的姓氏,早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了。現代歐美各國的姓氏,大多起源於中世紀,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帝國。雖然它不能說明現在的中國人比歐洲人有什麼優越,但它能說明古老的中國人比歐洲人對性的覺悟要高得多。古希臘的神話中亂倫的情景是那樣多,但這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幾乎沒有。中國人對性是警覺的,在中國,你很少能看到像印度、歐洲那樣多的性崇拜圖騰,但並不是說儒家文化對它的禁錮和“文化大革命”對它的破壞,而是在先秦時,這種警覺就已經很自覺了口相較之下,中國古代對性的研究和成果遠遠地超過了其他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