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性文化課筆記(6)(1 / 3)

我說,我們首先要分清楚問題是什麼?你們說的是同一個問題嗎?當我問你們人性是善還是惡時,你們首先考慮的是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這是中國人最古老的問題,也是中國人道德與法治的起源之一。好吧,我們就先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前天晚上,我四歲多的女兒一個人在看《狐狸與獵狗》,我在旁邊寫文章。忽然,我聽到女兒在抽泣,轉過身去一看,隻見女兒兩隻眼睛裏全是淚水,她哭得那麼傷心。我大驚,以為是她對我的照顧不滿意,便問,你怎麼了?她哭著說,那隻狐狸太可憐了。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教育中,狐狸是多麼地狡滑,讓人憎惡啊,可是,在他們這代人的教育裏,狐狸也並非是惡的。我當時就想,誰說人性是惡的呢?

可是,僅僅憑這一點就判斷人性是善的嗎?這其實就是孔孟說的人有憐憫之心,所以儒家說人性本善。孔子還說,虎不食子。所以,仁的精神是流行在大幹世界裏和所有生命界裏的一種精神,如同黑格爾所說的絕對精神一樣。這也就是宇宙中本有的仁道精神。我想起我的一位同事給我講的一個故事,他養了一隻蘇格蘭牧羊犬,據他說,這類犬是所有犬類中最通人性的,也就是說,這類犬的狗性是最善的了,但是,它在生下孩子時因為口渴難奈就把自己的孩子吃了。據說,也有人吃人的,但還很少聽說母親吃兒子的,即使有:也不是普遍的。這樣來說,是不是人與同物就不同了呢?當然不同。但是,不同的是,人有道德在教育人類,現在的人是道德人,而非與犬類相同的原始動物。

於是,一個問題人似乎有了答案:在今天來談人性,肯定已經與原初的人的本性是大不同的,那麼,那些說人天生下來就與動物相同的觀念便站不住腳了。這道德確是人後來教育的結果,但這就是人性與動物性不同的地方。文明也就表現在這裏。如果我們要強調入與動物的本性一樣的話,那麼,無疑是要讓人回到野蠻的時代中去。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的人性定是善的。

三、有些人天生就帶著惡的

但是,人性真的都是善的嗎?我看過一份資料,是一份心理學家關於一些十惡不赦的罪犯的調查。這些心理學家追蹤了一些犯罪者的子女,而這些子女後來也成為了罪犯。他們發現,在這些子女的嬰幼年時期,就表現出不同於常人的惡性來。似乎在他們的血液裏,有一種不同於常人的因素在左右著他們的心智。是遺傳嗎?顯然是有一些的。還有,一些心理學家還特別關注過一些罪大惡極的罪犯,他們的家人曾經用非常的手段來教育他們,但他們的身上似乎天生帶著一種惡的因子。他們的家人總是不無痛苦地說,他們天生就是一個罪犯。也許我們今天對人們的血液、遺傳基因等還沒有完全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來看,我們也沒有對人的身體的一些無理性的成份進行更為徹底地認識,我們對我們的身體其他還一無所知。在這樣一種情形下,我們總是對我們的一切都以道德的形式來判斷,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會證明,這種認識和判斷是愚昧的,武斷的。因為道德的原因,所以目前這些心理學上的證明也隻是在小範圍內流行,人們似乎並不準備去接納它。但它至少能證明,現代人的人性是一種遺傳的結果,這種結果明顯地帶上了人類文明的烙印,同時,這種人性也與人的心理基礎是有關的。我們應該尊重這樣一種成果,即承認有些人生來是惡的,這是遺傳與生理兩方麵的原因所致。認清了這一點,我們也許能找到治理這些人性惡的人,讓他們的人性善起來、完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