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我目前寫的很多博客內容,隻是我在研究中間的一些偶感而已,它既不能代表我的文學水準,也不能代表我的研究成果。它隻是一些普及而已。
7.鳳凰衛視的記者問我:你如何處理性文化與文學之間的關係?你自己確認哪一個身份?
我說,從喜好上來說,我當然是覺得自己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身份。但同時,我又是一位大學教師,我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這就是性文化。從重要的角度來看,目前,像我這樣的文學創作者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中國不缺乏我這樣的作家,但是,有勇氣去進行性文化研究和教育的人卻廖廖,所以,這個身份更為迫切些。
8.你如何處理中國傳統文化與性文化之間的關係?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性是一個很秘密、與魔鬼差不多的文化符號。在《易經》中,性是文化的開始,但儒家和後期道家都弱化性的功能,甚至幾乎從文化中閹割了性,這就是中國性文化之所以難產的原因之一。我講授中國傳統文化,必然會將性文化的內容加進去,而要講性文化,就必須要講我們被傳統文化教育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講性文化才更有說服力。
5.我們正麵臨一個失範的時代——從網戀到虛擬性愛
“你這是極不現實的。”
“你要現實些。”
“這隻是幻想,不是現實。”
“這是客觀存在。”
也許以前的社會,人們在用這樣的語句來批評一個人是多麼地有理,但是,在今天,如果人們還是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生活和批評一個人,很顯然他已經落伍了,因為這樣批評已經不存在了,站不住腳了。毫無疑問,今天,無處不在的網絡,手機等信息手段已經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觀念。一個真正被工具改造著的世界呈現在我們麵前:虛擬世界。
它將成為我們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而真實地存在。請注意,我說的是“真實地存在”。
盡管我們還是能看到太多的“專家”憂心忡忡地發表這樣那樣的觀點,也有無數的成年人在指責信息手段對人類道德的衝滌,可是,未來是擋不住的。假如我們本著這樣的信念再來審視網絡、手機等電子化信息時代的一切,也許我們會更為明智些。其實,我們大可不必那樣悲觀,相反,在下認為,我們應該重新來認識現實和我們的生活。
一、虛擬世界的意義
它無限地開發了人類的精神世界,極端地肯定了人類的精神價值。
何謂存在?老子說“實為利,空為用”。老子說的“實”是指我們肉眼能看得到的客觀存在,而其“空”便是指虛無,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空空的世界。也許我們可以用它來指今天的虛擬世界。老子對客觀存在與意識存在同樣都是肯定的,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將他指為“唯心主義者”。這樣來看,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對老子是有誤解的。誤解的人們總是隻承認能摸得見、看得著的物質存在,對人類精神即意識的存在總是武斷地否定,或者輕視之。“物質第一性”的存在觀對中國人精神道德的傷害已經深入骨血,今天有些人之所以對道德抱著虛無的態度便是其傷害之一。
西方世界對存在的認識也是有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種是指絕對的客觀存在,如原子論、進化論等,而另一種則是指一種有意識的存在,如柏拉圖、笛卡爾、海德格爾等。看起來,不如老子對兩者的肯定全麵。
假如以前我們很難來認定精神世界對於人類的意義的話,那麼今天,網絡以其魔鬼般的力量在證實人類精神存在的實際意義。如果我們可以把過去的物質存在認為是一種“實在”的話,而把我們的幻想等認為是一種與“實在”相對應的“虛無”的話,那麼今大,這種“虛無”的存在也可以肉眼來感知得到,甚至用心能觸摸得到。
當然,我們也許可以將其認為是一種電子存在,但這種電子存在恰恰說明了物質與精神的關係是,物質僅僅是我們存在的一種表象,即老子所說的“實”,而精神才是我們存在的真正的意義,或者可以說是我們真正的存在方式。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