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她該不該要孩子(1 / 2)

徐老師:

下麵是我在31歲生日時寫的一段告白,沒有人願意讀(包括老公)甚至和我探討,同事們認為我很異類,老公覺得我純粹瞎想。有時,我覺得自己是對的,因為我至今沒有找到可以推翻的理由;有時,我覺得是不是我自己真的心理有問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越來越困惑,我該堅持自己,還是該看心理醫生。在網上讀了您的博客,我想也許隻有您可以與我溝通這個問題,我不希冀有個明確的方向,我隻想有個可以信賴的局外人幫我分析一下,所以,貿然向您請教,希望不會耽誤您很多時間。

(信略。)

我的回答:

你好!確切地說,這封信我早已看到,但由於時間的原因沒有及時回複,同時,我也想進一步地想想再回答你。

關於一個人是否結婚和生育的問題,過去受神學思想和宗法思想的影響,被認為是天職。在神學思想下,生育是神的恩賜。在宗法思想下,生育是為人妻的第一要責。現在不同了。這些都不用說了,你都清楚。現在我想和你談談兩個問題。

一個是你的心理問題。你首先要確定你不是有心理問題,而是你的心理還沒有過渡到要生育的時候。跟你結婚前一樣,你不想結婚,但到底結婚了。到底結婚是因為你的心理成熟了,雖然有點被迫的味道。現在你不想要孩子,也很正常,你的心理還沒有準備好,更確切地說,你根本還沒有準備,還在探討與預備期。這一心理對你來講,很顯然是一個有關自由本身的問題。我想,也許過了幾年,你會要孩子。那時,再要也不遲。

從你的來信上可以看出,你是一個酷愛自由的人,也是一個很理性的人。你做任何事都需要理由,而不是跟隨著別人無意識地去做。這是理性的勝利。但同時,你也是一個矛盾的人。你為什麼會想抱養一個孩子呢?是你怕生育的疼痛嗎?是你怕會影響你的健康與美麗嗎?基督教說,上帝懲罰女人就是要讓女人忍受生育的痛苦,但是存在主義者說,我拒絕上帝的懲罰,我視生育為女人的幸福,因為它讓我成為一位讓人尊敬的母親,從此,我有了一份神聖的責任與義務,而這正是此後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所以,關鍵要看我們怎麼去認識這個問題。

生與不生,其實,沒什麼重要的,完全由人對自身生命與價值的認識所決定。當人們沒有準備好做母親和沒有資格做母親時,生育其實是一件不幸的事,她會將痛苦帶給自己的孩子,但也可能相反,一個孩子也許會奇跡般地改變母親的一切,她被迫成了一位母親,也被迫接受了這個規矩的世界;她成為母親後,她的內心會有另一種新的希望。這是一個新生命帶給一個母親的奇跡。

所以,這一切都在一念之間。

二是我想和你探討一下生育與生命的關係。

這本來是一個純價值的問題。生命是從有到有,而不是從無到有,也不是從有到無。當我們從父母那裏獲得生命時,其實我們就已經成為世界生命的獨立的一分子了。千萬不要認為我們本身能創造生命。那是人類自我迷信的結果。能創造生命是我們生命本身具有的一種能力,是我們運用它而非發明它。當我們問我們的父母我們是從哪裏來時,他們無從回答,並不是說不好意思回答,這是一個淺薄的答案,真正的問題是生命從哪裏來,即我們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從哪裏來,最後會問到究竟是誰創造了生命。這是我們人類暫時無力回答的問題。但我們可以確知,我們是生命的一個鏈接點。當我們運用我們的生育能力去生育時,其實並非我們自己獨有的一種能力,而是生命界普遍的能力。也許這樣想的時候,我們就更是感動了。我們去生育是我們盡了生命本身的一種義務,但我們不去生育因為我們認識到生命是獨立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僅僅隻是一種社會關係而已,我們放棄這樣的社會關係而靠我們自己的能力來譜寫生命的輝煌也未嚐不可。但這樣說的時候,無論怎麼都有一種遺憾。這大概是生命本身的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