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觀察一下人類的文化史就會發現,過分強調道德的時期,人類的性欲望會被壓抑,在另一個時期,便必然會發生性解放,而過分強調欲望的時期,人類的精神又萎縮,在另一時期,便必然會禁欲。基督教產生之前是羅馬帝國的縱欲,而歐洲文藝複興之前又是宗教的禁欲。它的根本的原因仍然是,社會的製度與個體的欲望構成了矛盾,人的精神與欲望也始終是一個難解的矛盾。

這種矛盾同樣存在於一夫一妻製社會。在這種矛盾中,我們是要將那些出軌者全部殺光還是勸他們統統離婚呢?前者出現在“文革”中,後者則出現在現在。前者雖然在表麵上杜絕了婚外情,但暗地裏又會是什麼情景呢?人們對它的態度又是怎樣呢?現在我們已經清楚了。後者雖然解決了一時的矛盾,但悲劇並非就此了結。它的悲劇在於,把苦難留給了後代,即社會。婚姻的悲劇在於家庭。

這就又出現了矛盾,既不能殺,又不能縱容。怎麼辦呢?

在法律上寬容,但在道德上嚴厲。這個說法也許是很難實施的。人們會說,法律都同意,道德怎麼會不同意呢?這其實又牽涉到法律與道德的關係。在我看來,法律愈是細致,道德就愈是式微。在建設法律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道德的建設。一個和諧有序的社會不僅僅在於法律,其實,更在於道德。

從這個意義上,我是同情那些因為婚姻不幸而有情人的人們,但是,對於那些道德盡失而四處找情人者則抱之以輕蔑。

這就是我對情人的社會學思考。

接下來,我會從個人和婚姻的倫理方麵去探討,願意探討者可給我發來郵件。

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的對話

電影《葉塞妮亞》中,奧斯瓦爾多就是一個不怎麼正經的軍官,他見了葉塞妮亞就要親吻她,結果被亞塞妮亞打了,他對葉塞妮亞說:“你沒有發現自己長得很美嗎?這能怪我嗎?”“……我隻想看看你眼睛。”結果他蠃得葉塞妮亞的心。

雲南劍川石鍾山石窟及供奉的女陰崇拜物——“阿姎白”(約11世紀)。在母係氏族時代,人們對生殖器的崇拜象征了那時人們對生育的渴望。

這是丟勒的名畫,與米開朗其羅的風格有些不同,人體形象已經向瘦美型發展,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看到男人與女人的形體美,和他們身上明顯的不同。疑問自此開始。

這尊奧地利出土的維納斯塑像是舊石器時代母係文化的象征,其乳房不追求今天的“驕傲”與堅挺,恰恰相反,它要追求的是能夠哺乳的大乳房,它也許下垂,不是今天人們追求的上挺。還有碩大的肚子。這也是今天很多男女不屑的形象,但在那遙遠的時期,它是美的象征。這尊塑像是那個時代的女神。她象征了人們多產豐育的追求。

性道德

在人類性崇拜的曆史中,有一種崇拜是性交崇拜。這是人們意識到隻有性交才能產生生命,出於對生命的讚頌與追求,人們便對性交產生了崇拜。今天人們所說的“亂倫”的無意識大概就是在那個時代留下來的。它不僅是一種欲望符號,同時還是一種信仰的精神符號。所以在今天看來是多麼讓人不可理解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是無比肮髒下流的行為,在遠古時代卻那樣神聖。

中國的青年大都受了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見鍾情與許仙和白素貞“千年等一回”的影響,都想找到那個一見麵就彼此愛上的人。這是一種美麗的病毒。

孔雀開屏的主要意圖是性吸引,它用這種美麗的圖景和它的聲音來吸引雌孔雀。這也是性的選擇所導致的。

在這個世界上,單身越來越多。他們雖然常常遭到社會製度的約束和周圍輿論的譴責,但他們依然頑強地生活著。他們的存在使這個不再以生育為主的社會變得多元、多彩。

在西方近現代文化史上,有很多哲學家和科學家都一生未婚,如盧梭、康德、尼采、薩特、克爾凱郭爾、卡夫卡、牛頓等,但是,有一些人卻終身有情人,甚至私生活很混亂。

馬家窯文化被公認為是中國最燦爛的母係文化的象征。這個陶罐中的圖案都是女陰符號,代表了那個時代對女性的崇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