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了一大半,剩下的時間不多了。為了蕊,我放棄了一切賺錢的機會。“陽光文化策劃”公司的吳總經理已經呼過我好幾次了,他要我幫著他搞幾次大型的全國性的會議,回報當然是可觀的,成功地舉行一次會議立碼可得人民幣幾萬元。“大地廣告”公司的總裁劉經理親臨我宿舍好幾趟,要我幫著設計一些包裝廣告詞和燈箱廣告畫。還有好些報刊的朋友要我定期地寫上幾篇針對性較強的雜文。
我好不容易完成了“百花獎”的采訪,我準備集中精力好好地賺一點錢。
我首選了吳總經理的邀請。接下來的項目是親擬兩個會議的全盤方案,然後打電話找一些知名的舉辦單位和讚助單位及協辦單位,把會議從設想狀態付諸實踐。難度肯定是大的,何況我又是第一次接觸會議策劃,但我還是信心十足。我告訴自己:隻能成功絕對不能別失敗!
第一個是“關於糧食流通體製改革的討論”,第二個是“關於如何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品質研討會。”
我首先擬寫了前一個項目的宗旨、實施方案,把與會議相關的單位或人員全列了進來,初步規定了時間、期限和地點。下一步是確定舉辦單位。舉辦單位必須是在國內有名氣的,否則就沒有號召力和吸引力。我首選了“國家糧食流通體製改革委員會”。舉辦單位有了,還必須有協辦單位,協辦單位是越多越好,它們不僅要能提供資金,還要有一定的名氣。我在辦公室呆了一整天,打了上下二百個電話,最後確定下來的企業或國家單位才幾家。接下來是找讚助單位,這都要人家自願,給多給少則要看造化了。第二天,我又用了近一天的時間,總算找到幾筆不大不小的讚助,條件是替它們附帶作廣告。
前期準備做得差不多了,吳總高興得眉開眼笑,一個勁兒地誇我是神人。我的辦事效率之高確實令我自己驚奇,我不知道我是得了哪位高人指點,總之,我幾乎是事事順心。
接下來的事則是實踐性的了。吳總負責打印發放信函,與全國糧食係統的各級大小單位進行聯係。我則去東北的佳木斯、雲南的昆明和湖南的邵陽布置會場。
我連夜飛往東北的佳木斯,在機場招待所住了下來。佳木斯的氣溫很低,雖然是夏天,可是淩晨的寒氣卻冷得我直打寒戰。第二天天還未大亮,我就迎著晨風趕往吳總指定我去的地方。
經過一天的奔波,我把佳木斯的會議召開點布置得井井有條。第二天清早,我又飛往雲南的昆明。
昆明是春城,這裏四季如春,風景如畫,會員肯定要去觀光。想到此,何不來個一石雙鳥,進行連鎖經營——會後成立臨時旅遊團,從中收取附加費用。
我在雲南大學租借了幾間寬敞的會議室,當晚就雇請了幾個學生把會場布置得特別漂亮。然後與滇池的管理人員取得了聯係,到時方便購買團體票,第二天上午,我撥通了石林風景旅遊區的電話,那邊的訂票問題很順利地解決了。
隨後,我飛往長沙,在長沙下了飛機,登上一輛大型臥鋪客車。又是近10個小時,我終於來到了邵陽。
邵陽舊稱寶慶府,在國民黨時期是個很重要的軍事重鎮。這裏曆史悠久,文化久遠,在中國的南部閃閃發光似一顆明珠。這裏土壤肥沃,陽光充足,俗有“魚米之鄉”的稱謂,這裏的人們樸實而勤勞,俗有“才子之鄉”的美稱。
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城市,我要布置一個最美麗的會場。
我飛來飛去,前後用了近10天的時間,終於布置好分布在全國三個城市的會場。
吳總這邊也是捷報頻傳,先後收到了幾百封反饋信,同意參加會議的並把會費寄過來的單位已達幾十家。
也許是國家最近的糧食流通體製改革政策幫了我們,否則,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號召力。就我和吳總兩人再加上一些臨時幫忙的不上10人,在半個月的時間裏,把如此一個陣容龐大、意義深遠的會議組織起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