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沈從文比我走運(1 / 2)

我已付出了太多的精力

我已嚐盡了跋涉的艱辛

我已失去了太多的甜蜜

我已說盡了離別的話語

……

這一回,我還能做什麼呢?該解釋的也解釋了,該衝動的也衝動了,該流的淚也流了——這會兒,隻剩下“獨對冷月空悲切”了。

昨晚的月亮突然間不見了,不知隱沒在哪片雲海當中;今晚的月亮卻分外明亮,不知是借了哪方的光明。我像黑夜中的一葉小舟,獨自漂流在城市中的空間。就著月亮的光明,我的影子越拉越長,慢慢的,一頭連著天一頭接著地,嫦娥的衣衫清晰可見……我快要飛起來了,仿佛我心愛的蕊正在冷清的月宮裏等我,我要舍棄人間的一切欲望去陪她……

在人間的愛已經逝去了,我隻有寄希望於天上,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也許,隻有在天上,才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和憂傷。

那麼,就閉上眼睛吧,把人間的大門關閉,乘上想象的翅膀,向著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飛去。那裏有一年四季的桃花盛開,那裏有無憂無慮的悠悠瑤池……我欲乘風歸去,去那個遠離失落和傷心的地方。

……

相似的家庭,相似的出身,相似幾乎相同的經曆——作為作家的沈從文,也是出身湘西莽林,他也是從鄉村來到城市(北京),他也是從文學中尋找人生的答案,更讓人驚訝的是他也愛上了一個出身名門望族的小姐……但是,沈從文很幸福,他的一腔來自鄉野的熱情終於感化了她。

看來,我是沒有沈從文走運了。我的熱情並不比他低多少,我付出的努力並不比他少,他能成功,可我隻能“望月興歎”了。我的愛在人間已快逝去,我愛在了別處,我隻能在天上去尋覓那一份也許將屬於我的愛。除此而外,我還能奢望什麼呢?

沈從文是偉大的,不管在哪一方麵。近日讀到梁實秋先生的《憶沈從文》一文,除了震懾於他的人格魅力之外,我深深地被他的癡情所感動,也為張兆和的轉變而倍感震驚。

沈從文出身行伍,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曆和好學深思的性格。他說話做事溫文爾雅,麵目皎好如女子。從文雖筆下洋洋灑灑,卻不健談,見了人總是低著頭羞答答的,說話更是細聲細氣。

由於徐誌摩的推薦,胡適先生請沈從文到當時的著名學府中國公學教國文。在這裏,他成了一名特別受歡迎的老師,他以他特殊的人生閱曆給人以啟發、超脫的力量。也同樣是因為他的獨創的人生體驗,及他的湘西血統,他終於在一片荒漠的感情沙場上植上一塊萬年常青的綠洲——在這裏,他遇上了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張兆和女士。

他的學生、英語係的張兆和女士是一個聰明用功而且秉性端莊的小姐,她的家世特別好。一個是出身於湘西叢林中的“土匪”少年,一個是大城市的大家閨秀;一個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之人,一個是熱情開朗、浪漫純潔的大小姐……到底是什麼樣的魔力讓來自兩個世界的流星碰撞出愛情的火花呢?是從文的癡心?是張兆和的慧眼獨識?還是……

一開始,張兆和壓根兒也想不到她會愛上相貌平平、家境寒酸的沈從文。盡管沈從文對她一見鍾情,她照樣是我行我素,根本沒把從文當一回事,甚至對他百般回避。這一下可苦了從文:總是沉默少言的人,一旦墮入情網,時常是一往情深,一發而不可收拾。從文盡管神魂顛倒,但始終沒有得到對方的青睞和回報。因為長久地失意,他有一次急得想要跳樓,原本脆弱的身體越發弱不禁風,幾番挫折之後蒼白的麵孔愈發蒼白了。於是,沈從文決定不停地大量地給張寫求愛信,兩天一封,有時一天一封乃至幾封——從文以紙代喉舌,總算讓來自心底深處的一片癡愛自由地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