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沈從文比我走運(2 / 2)

張小姐實在被糾纏不過,而且師生戀愛聲張開來也是令人很窘的,於是有一天她帶著一大包從文寫給她的信去謁見胡校長,請他作主製止這一擾人舉動的發展。她指出了信中這樣的一句話:“我不僅愛你的靈魂,我也要你的肉體。”她認為這是侮辱。胡先生皺著眉頭,板著麵孔細聽她陳述,然後綻出一絲笑容,溫和的對她說:“我勸你嫁給他……”

胡適的一句話真的促成了這一最具浪漫氣息的婚禮,從此後令張小姐很難堪的沈從文竟然成了她生命裏的惟一。

張小姐嘴裏口口聲聲的“二哥”,沈從文口裏常說“三三,我的心肝”無不成了一對有情人的最佳說辭。一句“二哥”,就能化解了自己設置的防護網,“二哥”融進了自己生命的第一裏程,滲進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沈從文的癡情有那麼大的力量嗎?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張小姐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且品貌端莊秀麗,她怎麼會突然把她的一顆芳心毫無保留地、心甘情願地拋向沈從文呢?

有人說這都是胡適的功勞,我覺得未必。胡適的話隻是敲開了張兆和的情感之門,使她有可能頭一次真正細心地認識了一回沈從文。然而,一旦情感的閘門打開,放飛的往往是成群的富有靈性的生靈,張兆和從此慢慢地從心底深處意識到了從文的好。這在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年代,能夠在偶然的機會裏慢慢消除設立在腦海中的自然屏障,從而細心真實地去體味一個人,去接受一個人,以及到苦戀一個人,這一切一切實在是不簡單了。

對於從文、張兆和的美滿姻緣,胡適確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他們二人內在的默契、認同則是一種更加深層次的、理性的、人性的結果。他們的結合應該說是時代的產物,是城市文化和鄉土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果。

沈從文,一個初入都市的鄉下人,常常會因生活方麵的敗北及情感方麵的失意而陷入困頓卻又無望無助的境地,以及由此而引發深深的苦悶、孤獨、絕望及自我卑微感。就其精神而言是一個具有特殊鄉村文化背景的“鄉下人”在都市生活裏的一種文化失衡的反映。然而,沈從文絕對不是一個純粹的“鄉巴佬”,他是一個從莽林中走向都市的時代人。在他身上既有著鄉裏人的純樸,又有著當時人的見識。他是一個縱貫了鄉土與城市的時代完人。沈從文的作品往往通過湘西世界較之都市人生所獨有的文化精神、隱伏於獨特的民情風俗的人的道德、形態及人格氣質等優勢,以及作為其基石的沈從文的文化——生命哲學,從側麵深刻、獨特地反映對個人命運及整個民族品格創造的思考。

作為三十年代普遍迷茫的城市青年,張兆和當然也處於一種矛盾而痛苦的思考當中,為個人也為整個民族。沈從文仿佛是當時時代中最清醒的那部分的一員,在張兆和的眼裏,他幾乎成了救世主……於是,在時代的潮流中,沈從文和張兆和終於走到了一起。……天上的明月,你應該有眼睛吧,你看到了嗎?一個失魂落魄的城市漂泊者,已經找不著他自己了,他要飛,飛到天上去尋找那一份也許永遠都不會有結果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