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寫到這裏,我再也沒有要寫下一頁的念頭了。是的,該結尾了,事情總該有個了結。
前前後後,從認識她到這部書稿停筆,大概有兩年半的時間吧。現在她不知道過得好不好?她的現在的那個他是她的別處之愛嗎?其實,打心眼裏來說,我是真心地希望她幸福的。願她過得比我好。
此刻的她已經先我一年畢業,此刻的我正處畢業的關頭,很快,我就要走完我的大學路。在這畢業的當頭,不時地滾下幾行清亮清亮的珠子,我想,那是淚,透明的液體。要讓此刻的我不傷感,那未免太難了。畢竟,我在這四年當中曾那樣忘情地愛過,恨過並哭過,痛過。這部小說,權當大學四年的一個交代吧,畢竟我把我的生活融成一段文字,把我的心路曆程濃縮成紙張。
既然是小說,人物自然是可以虛構的,情節也未必是百分之百的真實。小說中的人和事不應照搬到現實生活中來,否則,與我處過的那些男男女女們說就分不清誰是誰,誰又不是誰了。看完此書,希望罵我的人不要罵得太凶,誇我的人呢,也不要興奮過頭,誰知道誰真那麼壞或者真那麼好呢?
小說寫了將近一年,寫作初期的情形是很艱難的。記得那是春節吧,多虧了家人的關照,我在母親備好的炭火旁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夜。我從早上7點起床寫作一直延續到夜深,有時直到淩晨5點才睡覺。在這期間我閉門在家,從不會客,也不外出訪客。還好,知書達理的父母很會體諒他們的兒子,他們知道,寫小說是當作家,當作家是挺光榮的事。
小說寫到二十萬字時,我突然發現,我的文字已經漫過生活本身:有那麼一大堆東西完全不必要再鋪下去。於是,我大刀闊般地砍掉了後五萬字,餘下的,完全可以留給讀者去想的。說到此,其實,寫作的過程還真是挺苦的,因為是第一次寫長篇,不僅沒經驗,而且還缺少毅力。記不清了,有好多次伏案苦思,就是找不到適合的表達方式,為此,我有好幾次都想就此擱筆了。人物是話靈活現的,活在心裏頭,我當然很熟,可是通過筆頭寫下來時,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結構上的把握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因為,這畢竟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全篇以心理分析推動人物、情節的滾動,沒有結構可循。作為第一人稱的我,也不好把握,“我”不可能出現在過多的非我的環境中,否則,人物就失真了。
許多人問到我寫這部小說的動機。其實沒什麼具體的動機可言,要說有,那就是寫給所有有愛情的人。我曾被愛情深深傷過,我也被愛情甜甜地陶醉過,不管怎麼樣,我是相信愛情的。記得最近讀過一本以“××寶貝”命名的暢銷作品,還有一本以一種甜食為名的出版物,內裏所敘之事,本人實不敢恭維。書中充斥的是色情的煙味和沉悶到死寂的空氣,仿佛,人類除了性事以外別無他求了,人類最高尚的情感即愛情被頻繁的性事擠壓到八千裏雲霧之外去了。這是對人性中最美好事物的強硬掠奪!
該說的和不該說的,該寫的和不該寫的都已經被我填進方格子中,是非好壞,那是讀者的事。我得擱筆了。
2000年5月15日
補記一:
小說《愛在別處》總算修改完,這一次應是第三稿了。事兒已過去得差不多,漸漸的遠了,遠了,看完兩年前寫就的小說,心中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有說不出的難受勁兒。事情過去了好些日子,曾經熟悉的朋友一個個像換幻燈片一樣離去,留下的隻是褪不去的音容笑貌。如今的我,成天忙忙碌碌的,為著一些世俗的瑣事上下奔波。大學畢業後,沒有了學生時代的風花雪月,沒有了校園中的“良辰美景”,代之以上級領導和同事的生硬麵孔,代之以現實生活中的灰色壓力……回想起來,這大學時光還真是難得,太值得回味和留戀了。因為,我在那裏付出了我最初的感動和最快的心跳,當然,還有最痛的情懷……
2001年3月21日燁子
補記二:
因為花城出版社社內有些變故,所以小說的出版一再推遲。也因為工作太繁忙,根本沒有閑瑕的時間來顧及。轉眼一晃,大學畢業都兩年多了,從畢業到進出版社工作,再到辭職自創公司,這其中有太多太大的變化,可回想起來,那份塵封的感情舊事還依然清晰。
2002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