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供電公司變電站發生保險故障,工作人員李某在處理過程中,走錯間隔,並將鋁合金梯放在相鄰運行的315號開關A相套管間,以致觸及導電帽,最終觸電身亡。
後經過調查發現,事故責任者李某1992年參加工作,經培訓考核合格頒發上崗資格證,但10多年來未對上崗資格證進行重新認定。在這種情況下,李某雖然有資格證,但他的操作能力未經有效監控,所以造成了這起安全事故。
2005年3月30日,某氮肥廠合成車間進行投料開車,上午8時20分,輔鍋2號燒嘴熄火;9時10分,經分析確認輔鍋爐膛內可燃氣含量不超標;9時25分左右,轉化崗位操作人員王某來到輔鍋處準備重新對輔鍋燒嘴進行點火;9時43分,輔鍋發生閃爆事故。事故造成輔鍋外牆變形,整個合成裝置被迫停產7天,直接經濟損失8.5萬元。
事後調查認為,輔鍋點火,正確的操作程序應該是先伸火把,後開燃油。王某點火時粗心大意,按經驗辦事,多次習慣性違章操作。以前,輔鍋燃油使用柴油時,由於柴油揮發性較差,操作人員點火時先開柴油,後伸火把,從未發生閃爆事故。然而此次,燃油已改為焦化汽油,焦化汽油極易揮發,且爆炸範圍較小,王某仍然按照原來的方式進行操作,於是發生了這起輔鍋閃爆事故,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這兩起安全事故都是因為員工責任心的缺失,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固守以往的生產習慣,不懂得要與時俱進、不斷質疑和改進自己的工作而造成了習慣性違章。不斷質疑和改進自己的工作是員工必備的素質,更是一種態度,秉持著這種態度,工作一定能做到完美。
唐駿可以說是當今IT界的“金領”。他剛進入微軟時,做的是最基層的程序員,隻是微軟這個大蜂巢裏千千萬萬個工蜂之一。
微軟當時正在開發Windows,先做英文版,然後由一個300多人的大團隊開發成其他語言版本。以中文版為例,並不隻是翻譯菜單那麼簡單,許多源代碼都得重新改寫。比如Word裏打完一行字自動換行,英文是單字節的,中文卻是雙字節的。如果照英文版來,一個“好”字,可能“女”在上一行末尾,“子”就到了下一行開頭。300多人經過不懈努力,修改了大半年,才改出稱心的中文版。所以最初Windows上市後,中文版過了9個月才上市;到了Windows 3.1,上市時間更是滯後了一年多。
埋頭開發了10個月後,唐駿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常年雇那麼多人做新版本,成本太高。全球各語言版本推遲那麼久上市,實在是貽誤良機。
能不能改進一下?下了班,唐駿開始動腦筋,琢磨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半年後,他寫出幾萬行代碼,反複運行,證明自己的程序經得起檢驗,才找老板麵談。公司花了3個月認證後,原先的300人團隊一下縮到了50人。憑借這一業績和對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唐駿得到了提升。
唐駿因為懂得不斷質疑和改進自己的工作而有所成就。安全工作中更需要這種態度,如果抱著吃老本的想法,不完善工作,不學習新的安全知識、掌握新的安全規程,很可能會喪命,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安全責任無極限,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閱讀思考題:
討論如何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
你心中的工作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