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時時安住此心 處處品味人生美好(1 / 1)

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是一首偈子,以一種入世的心態,告訴我們修行的重要,注重內心遠比爭取外物更讓人富足。可現實生活中,人們卻非此心境,而是一味地爭奪和索取,用身外之物填塞其身心,到了已經滿滿不可裝的境況,卻依舊抵製不了外界的諸多誘惑,直至心房無一空隙,瀕臨破裂,方才醒悟。

一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生活現已為世人所不齒,可是一個人擁有的即便再多,倘使內心不知滿足,那麼也無法擁有幸福。

回想當初,我們還是初來人世的嬰兒時,我們與這個世界渾然一體,單純之心,清澈稚眸,無一不向世人傳遞本真之美,天籟之妙。因為單純,所以內心的渴求十分簡單,不分別、不虛偽,隻是以純淨的心來應對生活的需求。然而隨著成長,我們逐漸從人與世界本真合一的狀態中分離出來,有了你我之分,脫離“無我”的空靈境界,開始追名逐利,趨樂避苦,忙忙碌碌,身陷欲望的苦海之中,無盡的煩惱和苦痛相伴其一生,無法自拔。

星雲大師說:“物有本,水有源,人有本來麵目。每一個人的本真、本性、本來麵目像湛然的朗朗晴空,沒有一點汙染;又如一大明鏡,隻因為平時被煩惱、無明的塵埃遮蓋了,失去了本真,才落在生死海中受苦。很多人為了人情、名利,不得不去攀援、找關係、走後門,從事種種的拜托,沉淪在人情世相裏,認不清自性,失去了本真,如何能成就覺悟的自己?”

正如大師所言,人們需要覺悟,一些人便求救於佛法禪宗,渴望於懸崖之邊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開始反思生活的目的,開始領悟生命的本質,直至踏上一條修行之路。

而本書則結合現代人生活中容易遇到的煩擾和困境,以廣大讀者較為熟悉的虛雲、星雲、弘一、淨空等佛學大師的人生智慧、佛法真言為指引,從人生幸福、從容、快樂、愛情、自我認知等角度運用佛法智慧加以闡明解析,指導讀者在佛家的千年智慧中獲得人生的開示和了悟。本書共分為十二章節,其中每節精選的大師箴言和故事旨在向世人展現參修佛學的益處,並助其走出人生困境。

願讀此書時,您能與大師一起領悟人生智慧。讀罷此書時,你能把大師的人生提醒運用於生活,並從中獲益終生,如此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