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假羅傑”:19世紀英國影響最大的刑事案件
在1873年的春季,發生了一起海難,一艘船不幸沉沒,大多數的船員與旅客遇難。船上有位叫做羅傑的男子,落入大海後,從此下落不明。雖然沒有找到其屍體,但是人們大都認為他死了,就像其他落難者那樣。不過他的父母一直拒絕這樣想,而相信自己的兒子有可能得救了……許多年以後,有一個自稱羅傑的人出現了,說自己當年被人救起,並沒有死亡!那麼,他說的是真話嗎?
輪船遭遇風暴,羅傑下落不明。
1850年,希伯恩爵士夫婦產下了一個兒子,便是羅傑·;希伯恩。羅傑·;希伯恩是他們的獨子,他自幼就過著優越的生活,接受著良好的教育。如此一年年過去,羅傑成為一個才華出眾的青年。
在22歲那年,羅傑加入軍籍,因為世襲爵位,他便自然成為一名軍官。加入軍籍以後,羅傑為了磨礪自己,決定先作一次世界旅行。
就在1872年年底,羅傑從倫敦出發了。他的計劃是,乘坐萊拉號輪船,前往美國紐約,途中經過非洲、大洋洲的一些國家。如果此行順利的話,那麼沿途下來,他的閱曆將會大大增長。羅傑開心地踏上了萊拉號輪船,興奮地向父母允諾,自己很快就會回來,每到一個城市,他都會寄信過來。
這以後,希伯恩夫婦不斷收到兒子寄來的信件,是從裏斯本、喀布爾、開普敦……寄來的。從信裏看得出,羅傑是非常興奮的,見識也大為增長,領略到了各國的風土人情。
然而,在1873年的春季,噩耗從惠靈頓傳來了:萊拉號航船遭遇風暴,不幸沉沒,絕大多數的船員與旅客都遇難了。至於羅傑,則下落不明。但是在很多人看來,羅傑一定是去世了。因為根據當時當地海域水溫以及風浪的實際情況,羅傑生還的可能性基本為零。這一消息傳來,讓希伯恩夫婦深受打擊。他們不能接受獨子去世的事實,依舊幻想著兒子奇跡獲救。他可能漂流到某個海島,被當地的居民救起了,他還會回到自己的家……
希伯恩爵士夫婦望眼欲穿了八年,卻始終沒有得到好消息。希伯恩爵士去世了,他沒有後代,卻留下了大筆的遺產。那麼這筆遺產應該由誰來繼承呢?按照英國貴族繼承法,該由其家族的旁係繼承人繼承。但是直到這種時候,希伯恩爵士夫人仍然相信,自己的兒子還活在人間。在世界五個大洲的報紙上,她依舊執著地刊登著尋人啟示。她許下承諾,說誰要能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她將給予豐厚的報酬。
一個叫奧爾冬的探險家。
又過了一年,有人說發現了羅傑的行蹤。羅傑並沒有去世,現在正在澳大利亞。他現在的名字叫做阿爾圖爾·;奧爾冬。奧爾冬遭遇海難以後,幸運地被當地的土著人救了。此後數年,奧爾冬生活在原始的島嶼上,過起了快樂的生活,竟樂不思蜀,長期不肯返回家鄉。消息傳出,奧爾冬成了一位傳奇的探險家,受到很多人的敬慕。
希伯恩夫人為謹慎起見,對奧爾冬進行了一番認真的考證,終於確認奧爾冬就是自己多年前失蹤的兒子羅傑。她感到非常寬慰,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果真還活著。她立即將奧爾冬接回英國,並著手為其辦理繼承手續。然而,其他人大都不相信羅傑還活著,他們堅信奧爾冬不過是一個冒牌貨,是一個徹頭徹尾、無恥之極的大騙子。
希伯恩爵士的其他親屬們,都認為奧爾冬是一個高級騙子,所有人都竭力反對奧爾冬的繼承權。他們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追究奧爾冬的刑事責任。那麼,奧爾冬究竟是不是多年前失蹤的羅傑呢?還是說,他真的隻是一個騙子而已?由此,一場馬拉鬆式的訴訟拉開了帷幕。
由於時過境遷,況且這起案件涉及歐洲、大洋洲兩地,所以取證非常困難。整個訴訟持續了八年,直到希伯恩夫人去世,還是沒有一個明晰的結果出來。希伯恩夫人去世以前,留給奧爾冬300萬英鎊。
馬拉鬆式的訴訟塵埃落定。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起馬拉鬆式的訴訟案,終於出現了一個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出現,是緣於原告方向法院提供的一份文書。這是一張商品買賣合同,簽訂於1870年。原告方說,上麵留有奧爾冬的指印,那是奧爾冬在商行打工,與旅居澳大利亞的中國商人做生意時,按照華人的習俗摁下的。
原告方得知這一消息後,巨額買下了這張合同,並將其當作物證提供給法院。如果上麵的指印真的是奧爾冬留下的,那麼他就一定不是羅傑。因為羅傑在1870年,還沒有出發旅行呢,怎麼會在澳大利亞簽訂合同呢?
法院決定,取下奧爾冬的指紋,以便與合同上的指紋相比照。那時,指紋術已經在英國興起了,其科學性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不容置疑的了。法官決定采用指紋術,來辨別“羅傑”的真偽。
經過比對,奧爾冬的指紋與合同上的指紋“極為相像”!這就意味著,在羅傑尚未出發旅行的兩年前,奧爾冬就已經在澳大利亞的商行打工了!如今已是鐵證,奧爾冬果然是冒牌貨,根本就不是失蹤多年的羅傑!
證據確鑿,奧爾冬不得不低頭認罪。原來,他看到報紙上的尋人啟事,以為自己獲得了一個繼承不菲財產的機會,就與人合謀,冒名頂替了羅傑!至此,這宗馬拉鬆式的訴訟案塵埃落定,奧爾冬因為詐騙,被判處14年監禁。
(2)倫敦詐騙案:駭人聽聞的一大冤案
19世紀末,在英國倫敦發生了一起惡性詐騙案件。受害者多達二十餘人,而且全都是女性!警方在經過偵查以後,終於鎖定了一位名叫貝克的嫌疑犯,認為他就是行騙者。而且那些受騙的女性也做出證明,大都認為貝克就是騙她們的人!但是,數年以後,又一個模樣相似的嫌疑犯浮出水麵……
二十多名單身女性被騙。
1895年12月17日下午,倫敦某街道上,有位巡警正在巡邏。突然間,一個男人快步衝到他麵前,說有個女人纏住他不放。他看上去約莫五十歲,一頭白發,胡子密而長。巡警感到疑惑,心想還有這種事?剛過了兩分鍾,又衝上來一個女人,說這個男人騙了她;不僅如此,他還偷走了她的錢。她要求警察把此人抓起來。警察畢竟不能隻聽一麵之詞,就將兩人都帶回了警局。
據這位男性供述,他名字叫做阿道夫·;貝克。他說自己走在維多利亞街的時候,這位女人就衝上來,揪住他不放。他說他們素不相識,而她卻擋住他的去路,並要求他還她兩個小時的時間和一隻戒指。他認為她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簡直就是一個瘋子。她糾纏著他不放,不管他走到哪裏,那女人都尾隨在後,所以他才找上了警察。
那位女人說自己叫奧吉莉婭·;麥鬆尼葉。一天,她去看花展,路上卻被他叫住了。她覺得很困惑,因為他們並不認識。他問她是否是伊蓮,她說不是。她這時以為他認錯了人,而他連聲道歉。這麼著,兩人就聊開了。聊天的過程中,他說這花展不值一看,他本人對花很有研究。奧吉莉婭聽後,表示自己是個花迷,家裏養有不少菊花。他當即詢問能否讓他看看她養的花。就這樣,兩人約好次日在她家見麵。
第二天,他如約來到她家,自我介紹說自己是索爾茲伯裏勳爵。兩人相談甚歡,他提到自己有20萬英鎊的收入,並邀請她搭乘他的快艇,和他一起到裏韋拉遊玩。不過,他希望她置辦一套比較優雅的服裝。奧吉莉婭想了片刻,就同意了。於是,他就為她列了一份服裝清單,還以她的名義開了一張40英鎊的支票,用以購買這些服裝。不久,他叫她把手表和戒指交給他,說要拿去照原物大小,另買較貴重的手表和戒指。
然而,他離開了將近兩個鍾頭後,還是沒有回來。這時她又發現自己的另一塊手表不見了,這才起了疑心。這麼著,她急忙跑到銀行,想把支票上的錢取出來。不過,銀行方麵的回答讓她大為失望,銀行方麵稱,根本沒有索爾茲伯裏勳爵的戶頭。
她情知上當,恨透了這位假“索爾茲伯裏勳爵”。這天,她走在街頭,無意間竟發現了他,於是與他糾纏起來。她聲稱,阿道夫·;貝克就是那個自稱索爾茲伯裏勳爵的人。她希望警方能夠治他的罪。
接下來,警方就展開了調查,希望能將這起事件查個水落石出。警方查閱了相關資料。結果這一查不要緊,竟發現類似的報案者有22名之多,而她們都是單身婦女,說有個白發男人對自己實行詐騙。這名詐騙犯采用的詐騙手法,與奧吉莉婭所說的索爾茲伯裏勳爵如出一轍。
那麼,這名詐騙犯真的就是阿道夫·;貝克嗎?
來自貝克的證詞。
警方找來這二十多名受害者,而她們都指認阿道夫·;貝克就是行騙的那人。但是阿道夫·;貝克堅決不肯承認,貝克一再發誓說自己清白無辜,自己從未見過這些女士中的任何一位。他說自己在挪威有一個銅礦,收入相當可觀,根本不需去幹這種不齒的勾當。貝克的秘書也作證,他確實擁有一個銅礦。
不過細心的警方了解到,貝克常出入某家飯店,並在那裏欠有了600英鎊的賬。他還借了秘書的錢,並且至今也沒有還。另外,他對女色也不大挑剔……這諸多情況,似乎都表明他有問題。
就在12月18日,也就是貝克事發的第二天,警察局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說,有一個叫約翰·;史密斯的人,在1877年被判了5年監禁,原因就是詐騙女人。他聘請女人到他家去當女管家,當然這隻是借口。接下來他就會借故開假支票,然後將女子的珠寶騙走。1877年4月20日,一個叫路易莎·;霍華德的被騙婦女認出了他。這麼著,他被判了5年監禁。由於在監獄裏表現良好,得以提前釋放。他出獄以後,就銷聲匿跡了。匿名信的作者認為,貝克很可能就是那個史密斯!
警方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就讓先前逮捕、審訊過史密斯的兩名警察辨認,結果他們一致認為,貝克就是史密斯,理由是相貌完全一樣。這時貝克臉色發白,舉起雙手絕望地叫喊,說自己在1876至1877年,身在南美而並不在英國。他還希望警方從南美召來證人,他們將會證明他沒有說謊。他還說這些女人全都認錯了,他從未聽過那個史密斯,不知他是何許人,而他自己也從未在英國坐過一天牢。
辦案人員沒有理會他的證詞,認為他就是詐騙犯。這時有警員提醒說,在史密斯檔案中有“深棕色眼睛”的記錄,而貝克的眼睛是天藍色的。另外,案件還有一個疑點,比如受害人安娜·;湯森在作證時說:“我肯定他就是那個人,但是當我聽他說話時,心裏又有點懷疑了。他在我家說話時,帶有美國口音。”還有奧吉莉婭·;麥鬆尼葉,她在作證時說:“該罪犯右耳下脖子上有塊傷疤,看上去像胎記。”但貝克並沒有這塊傷疤。
5月5日,陪審團認定貝克有罪,判貝克7年監禁。第二天,也就是5月6日,貝克被投入監獄,但貝克始終稱自己是冤枉的。後來,貝克得以交保假釋。為了上訴以證明自己的清白,他不斷上訴,幾乎傾家蕩產。
遲來的筆跡鑒定。
1904年7月7日,貝克還蹲在監獄裏,警方卻抓住了另一個“貝克”。那位新“貝克”名叫威廉·;托馬斯,與監獄裏的貝克長得一模一樣!他是因為詐騙被抓住的,而他行騙的手法與獄中的貝克竟完全一致。警方意識到,先前可能抓錯了人,於是就再次把女證人請來指認。其中有些人難以辨清,不過還有些人認為,這個新抓來的威廉·;托馬斯才是真正的罪犯。威廉·;托馬斯有美國口音,而且其右耳下脖子上有塊傷疤。這與證人先前的描述是一致的。
警方又找來筆跡專家,對貝克與托馬斯的筆跡進行鑒定。筆跡專家找到那些受害女子的衣物清單,上麵留有詐騙犯的筆跡。接著又找來阿道夫·;貝克與威廉·;托馬斯兩人的筆跡,進行比較。每個人的筆跡各有差異。結果發現,威廉·;托馬斯的筆跡與那些衣物清單上的筆跡相吻合。這就說明,史密斯才是詐騙犯,而在監獄裏蹲了許久的貝克,則是被冤枉的。這樁冤案終於大白於天下,貝克得到平反,約翰·;史密斯被送入了大牢。
(3)《蒙娜·;麗莎》遭劫:如何確定誰是盜賊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的傳世名畫,被珍藏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裏。既然是傳世名畫,那麼就會有對其覬覦的人。就在20世紀初的一天,有人潛進盧浮宮,悄悄偷走了這幅名畫。這一消息傳開後,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那麼,法國警方後來又是如何追回這幅畫的呢?
盧浮宮裏名畫被盜。
提起列奧納多·;達·;芬奇,世界上幾乎無人不知。他一生創作過許多名畫,尤其是那幅《蒙娜麗莎》,更是精品中的精品。這幅名畫可謂是達·;芬奇的嘔心之作,前後花了三年時間才得以完成。達·;芬奇本人十分珍愛這幅畫,無論去到何處,都帶著它。後來,達·;芬奇去了法國巴黎,《蒙娜麗莎》自然也隨身帶著。達·;芬奇在法國逝世以後,這幅畫作並沒有回到意大利,而永久地留在了巴黎的盧浮宮。
如今,這幅名畫依舊藏於盧浮宮裏,被視為三大鎮館之寶之一。更有甚者,它還被譽為法國盧浮宮的“第一夫人”,這位“第一夫人”在這裏居住了將近四百年。然而,在1911年8月21日晚間,一個職業竊賊悄悄溜進了盧浮宮,從展覽館的鏡框上取下了這幅畫,《蒙娜麗莎》就這樣失蹤了!
消息傳開以後,輿論一片嘩然,震驚了整個法國!根據當時的報道,當時有數以萬計的人為此精神失常。法國警方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們必須要盡快找到竊賊,將《蒙娜麗莎》這一傳世珍寶帶回來,帶回到盧浮宮。警方立即展開行動,迅速封鎖了全部邊界,檢查所有出入境人員的物品。因為如果他們不這麼做,這幅名畫很有可能就被轉移到境外,到那時可就難辦了!
神秘消失的嫌疑人。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終於有了眉目,一個名叫佩路基亞的人浮出水麵。佩路基亞是一名盜竊走私的老手,長期遊蕩在歐洲大陸。警方認為這人有重大的作案嫌疑。早在1908年,佩路基亞就曾被法國警方處理過,所以說他是有案底的。警方再一仔細調查發現,就在案發的前幾天,這人正在巴黎,而案發後,他竟然神秘地消失了!
那麼,盜走傳世名畫《蒙娜麗莎》的竊賊,是不是佩路基亞呢?警方也隻是懷疑,並不確定,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充分的證據。竊賊在作案時,雖然神不知鬼不覺地躲過了戒備森嚴的保安係統,但是他在作案時,把指紋留在了畫框上。警方提取了一枚完整的指紋!
佩路基亞先前被警方處理過,如果案子發生在英國倫敦、德國柏林或慕尼黑,那麼偵破過程應該就會簡單上許多。這麼說是因為,在這些地方,警方早就在十年前就建立了犯罪人員指紋檔案庫。因此,警方隻要按圖索驥,在指紋檔案庫中找出佩路基亞的指紋卡片,就可以確定他到底是不是作案者。
但是在法國巴黎,指紋技術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當時指紋技術剛從中國傳到西方,還是一項極其前衛、新鮮的技術。廣大公眾包括絕大多數的警察,對於這一技術都不甚了解。也就是說,指紋技術在當時的歐洲剛剛興起,並沒有普及開來。法國巴黎雖然法辦過佩路基亞,但在檔案庫裏,隻留下了他的人體測量資料,而沒有他的指紋資料。
一波三折的指紋鑒定。
法國警方在歐洲同行的協助下,終於抓捕到了佩路基亞。但是直到這時,警方還是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佩路基亞就是盜走《蒙娜麗莎》的竊賊。警方決定采用指紋術對其進行鑒定,但是這遭到了伯蒂朗的阻撓。
伯蒂朗是法國人體測量學權威,同時也是高級警官。伯蒂朗曾經依照體製人類學的理論,發明了人體測量法,用於個人識別。他的人體測量法,自1885年起,就陸續在歐美警界得到推廣使用。他信賴自己的人體測量法,而對指紋鑒定嗤之以鼻。實際上,人體測量法雖然在識別累犯中,有一定的成效,卻也容易造成誤差,並不能做到個體識別的唯一性。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法國偵破史上,伯蒂朗卻是利用指紋鑒定破案的第一人。在《蒙娜麗莎》案件出現以前,他就曾以指紋術鑒定過罪犯,並取得了成功。那時起,就有人稱讚指紋是唯一不會弄錯也不會說謊的揭發者。然而,伯蒂朗本人卻依舊拒斥指紋術的推廣。有很多指紋學家曾企圖說服伯蒂朗,但這人相當固執。
不過,盡管伯蒂朗不同意,警方還是采用了指紋術。經過鑒定,佩路基亞的指紋與畫框上的指紋是一樣的。換句話說,佩路基亞就是偷走《蒙娜麗莎》的竊賊!佩路基亞後來也坦承了自己盜走了《蒙娜麗莎》,並交代了其藏畫地點。在1913年1月26日,警方根據佩路基亞的交代,在法國邊境一農民家中的床底下,終於找到了《蒙娜麗莎》!
(4)準新娘被殺:拒不認罪的嫌犯如何伏法
即將為人妻的女子突然被殺,凶手究竟是誰?當警方鎖定目標,將疑凶抓捕歸案後,麵對疑凶拒不認罪的狀況,警方又將采取何種手段,讓疑犯吐出真相?準新娘被殺,齒模又將如何幫助警察確定誰是凶手……
結婚前夕,新娘被殺。
1978年6月21日傍晚時分,在木河鎮艾克登大道979號,有人發現了一具女屍。警方接到報警電話後,趕到案發現場,展開初步調查。警方了解到,死者名叫卡拉·;布朗,隻有二十多歲。她有一個未婚夫,兩人馬上就要結婚了。
她的未婚夫名叫馬克·;費爾。警察趕到現場時,馬克·;費爾就在那裏,與他一起的是他的一位叫做湯姆·;費根包姆的朋友。警方了解到,就是湯姆·;費根包姆打的報警電話。就在前一天晚上,卡拉·;布朗和馬克·;費爾在這裏開了一個派對,來宴請幫他們搬進新居的朋友。兩人果真是結婚在即。
派對過後,兩人回到原先的寓所,打包剩下的幾箱東西,準備次日晚間搬進新居。第二天早上,馬克·;費爾去公司上班,卡拉則去整理新居。
馬克下班後,先到朋友湯姆·;費根包姆家,然後兩人來到馬克父母家,把一座狗屋搬到他的新居。他們約在5點30分來到新居,到後,他們進去找卡拉,發現後門沒有上鎖。馬克帶湯姆參觀房子,當兩人來到地下室時,發現幾個小桌子被打翻,到處亂糟糟的,沙發上和地上都濕漉漉的。兩人這才警覺起來,意識到或許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
他們趕緊找卡拉,結果在洗衣間門外,看到卡拉跪在地上,彎腰向前,雙手被電線反綁,頭部浸在一個裝滿水的桶裏。她上身還穿著一件毛衣,但腰部以下卻是赤裸的。兩人驚叫起來,急忙把她的頭從桶裏拉出來,卻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他們發現,她的臉蛋腫脹發藍,前額有一道深長的傷口,下顎也有一道傷口,脖子上被綁著兩雙襪子,雙眼大睜著。
鄰居提供的線索。
警方初步判定,卡拉的頭部曾受到過重創,凶器可能是房間裏的電視架。她的死因是遭到勒斃,應該在頭被按到水裏之前,她就已斷氣。有一個問題擺在警方麵前,那就是:案發前一晚,一大堆人都來到過這座房子,因此他們都可能會留下指紋,要從這許多指紋中篩選出凶手留下的指紋,簡直難如登天。
警方對周圍居民一一進行了問訊。隔壁鄰居保羅·;緬恩告訴警方,在凶案當天,他大半個下午都在前門走廊上,和友人約翰·;普朗特消磨時間。普朗特說他當天上午,去當地一家煉油公司求職,之後到過緬恩家,但沒多久就離開了。凶案前一天晚上,緬恩、普朗特及另一名友人,都看到了卡拉和馬克在一群朋友幫助下,忙著搬家的情形。緬恩三人並沒有受邀參加派對。
有鄰居稱,在凶案當天,一輛白車頂的紅轎車停在979號門前。一位參加派對的朋友鮑伯·;路易斯說,他看到卡拉在門前車道,曾和一個“相貌粗野”的留長發男子交談。後來證實,這名男子就是保羅·;緬恩的友人。
案子毫無頭緒,警方於是加大了調查的範圍。他們了解到卡拉的人緣很好,沒什麼對頭、仇人。不過,卡拉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她母親嬌·;艾倫改嫁喬·;謝帕。卡拉和繼父的關係非常惡劣。警方以為她的繼父或有嫌疑,但經過調查,並沒有什麼證據能夠將謝帕和凶案聯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