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工作展開後,警方對許多對象作了測謊,馬克、湯姆及普朗特都順利過關。保羅·;緬恩有一點問題,凶案當天下午他在隔壁家中,雖然他聲稱約翰·;普朗特和他一起在前門走廊上,可以證明他一直沒離開家,但普朗特本人承認,他當天上午離開,去找工作,因此不知道緬思那段時間的行蹤。緬恩的測謊結果雖然可疑,但也沒有任何的直接證據證明他涉案。於是,這起謀殺案成了難以告破的難案。
齒模幫助警察確定凶手。
1980年6月,也就是卡拉遇害後整整兩年,霍瑪·;坎貝爾博士重新檢視這起凶案的現場及驗屍照片,徹查卡拉身上的傷痕到底是什麼凶器造成的。通過精密檢視,坎貝爾博士發現:她的幾道深長傷口是由一把拔釘錘造成,而下顎及前額的傷口,則是翻倒的電視架輪子所造成的。另外,根據照片在強化後的影像,他發現卡拉脖子上有相當清楚的齒痕,其中有一個齒痕,沒有和皮膚上的其他傷口或痕印重疊,可以和嫌疑犯的齒模作比對。
警方又將整個案件重新梳理了一遍,認為凶手無疑是在問過話的嫌犯之中,而且就在凶案現場附近。幾位警探認定,在他們問過話的人中,有兩個人嫌疑重大:保羅·;緬恩及他的朋友約翰·;普朗特。這兩人於凶案當天都在隔鄰,普朗特也曾喝過啤酒。這兩人的供詞一直有所出入,可以判定至少有一人說了謊。普朗特的測謊結果比緬恩的好,但在某些方麵,普朗特似乎更加符合罪犯特征。
警方拿到坎貝爾博士的齒痕影像,然後與保羅·;緬恩、約翰·;普朗特的齒模相對照。結果發現普朗特的齒痕,與死者身上的齒痕完全吻合。普朗特於1983年6月出庭受審,7月間被認定有罪,被控謀殺及入侵民宅強奸未遂罪,判處75年徒刑。
(5)“綠河係列”: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連環殺人案
在西雅圖南郊,有一條美麗清澈的河流,人們稱其為“綠河”。綠河每日裏靜靜流淌著,一如西雅圖人那祥和而寧靜的生活。不會有人想到,就在這條綠河上,會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連環殺人案……
見首不見尾的“綠河殺手”
那是1982年8月的一天,4l歲的羅伯特跳上他的橡皮艇,沿著綠河向西雅圖的郊外劃去。他經常這麼做,他喜歡這麼做。然而這一天,他將會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當他劃到中途,突然發現清澈的河底裏有一雙眼睛正盯著他!
他心下大駭,探過身去仔細看,隻見有一名黑人少女被水底的石頭夾著,雙目圓睜。尤令他感到恐怖、驚異的是,就在離這具黑人屍體半米遠的石縫裏,還立著一個半裸的白人少女!
看到這一幕景象,羅伯特嚇得簡直魂不附體。當他略微鎮定一些的時候,就趕緊打電話報了警。在得知這一消息後,聯邦調查局人員立即趕到現場,對現場展開了勘察工作。他們在離河邊不遠的草叢中,又發現了第三具女屍。經鑒定,聯邦調查局人員認為這三位受害者都是被人勒死的,並認為作案的是一名連環殺手,他們將其稱作“綠河殺手”。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綠河殺手”並沒有住手,仍舊肆無忌憚地瘋狂作案。遇害人數不斷增加,最後竟多達49人!受害者全為女性,她們中的大多數是被扼死的。警方在調查中發現,這些受害者大多為妓女,也有一些是離家出走的少女。她們大多是在公共汽車站等車時,或是在廉價的汽車旅館中賣淫以換取吸毒的金錢時,被發現失蹤的。警方雖然掌握了受害者的一些情況,但對於凶手的情況,一直沒有摸清。
凶殘的殺手浮出水麵。
差不多過去了二十年,這起罪惡的殺人案件一直沒能告破,凶手仍然逍遙法外。於是,關於凶手的傳言越傳越邪乎。這時候互聯網出現了,有些網迷專門設立了“綠河疑案”網站。這個網站,公開了49名被害婦女的照片和姓名,同時利用網站收集相關線索。當地甚至還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做“尋找綠河殺手”,這是由兩名記者寫的。
在這期間,警方繼續偵查著。他們注意到了一名叫做加裏·;裏奇韋的人,認為此人有重大的作案嫌疑。裏奇韋住在西雅圖南邊的市郊,相伴的是他的妻子與一隻愛犬。他是夜班油漆工,在金沃斯卡車公司工作。1969年,裏奇韋高中畢業,不久後便進了這家公司工作。警方開始對他展開了調查。從他的鄰居們反映的情況來看,裏奇韋這人多話、整潔、注重細節。接著,警方又走訪了他的同事,其同事們覺得他個性怪異,甚至有點神經質。
1980年,裏奇韋曾經將車停在西雅圖塔柯瑪機場附近的荒涼地區,使車內的一名妓女窒息。因為這起事件,他曾遭到指控。裏奇韋當時宣稱他出了錢,但這名妓女態度不好,不僅沒有好好地為他服務,甚至還咬了他。他便感到很生氣,於是就把那個妓女關在車裏。
聯邦調查局在進一步調查時,得知在發現屍體的幾個現場附近,有人見到裏奇韋的汽車出現過。甚至還有人證實,他曾與幾名失蹤婦女見過麵。然而,僅憑這些證據,聯邦調查局還不能把裏奇韋送上法庭。
警方發現了一個看上去很巧合的地方:裏奇韋的朋友都叫他“G。R。”。這是因為,這兩個字母是裏奇韋名字的縮寫;同時,警方發現“G。R。”也是綠河(GreenRiver)的縮寫。而綠河,不就是屍體被發現的地點嗎?這是不是昭示著什麼呢?
在這起駭人聽聞的“綠河疑案”中,考慮到被害者大多是妓女,於是一些女特工便受命裝扮成妓女,引誘殺手露麵。1982年年底,裏奇韋曾主動接近一名這樣的“妓女”。這曾令警方精神一振,但是他們隨即發現,裏奇韋並沒有動殺機。所以,裏奇韋在被關押了兩周以後,就被釋放了。
兩年以後,也就是到了1984年,又一個女孩遇害身亡,名叫瑪麗·;馬爾瓦爾。由於這起事件的發生,聯邦調查局再次盯上了裏奇韋,對他進行了首次審訊,甚至還動用了測謊器。不過令警方感到沮喪的是,裏奇韋成功地通過了測謊器的測驗。那麼,這是不是說明,真正的凶手並不是他呢?警方感到一籌莫展。
嫌疑人的唾液樣本。
在1987年,聯邦調查局搜查了裏奇韋的住宅,並采集了他的唾液和頭發樣本。不過,當時偵查手段並不高明,以至於聯邦調查局找不到強有力的證據,不能指定裏奇韋就是綠河殺手。所以,最後警方不得不釋放裏奇韋。
在華盛頓州金恩郡,有位叫做湯姆·;簡森的探員,一直致力於這起惡性殺人事件的調查。他始終相信,發生了這麼多起謀殺案,即使犯罪分子擁有再高超的手段,也必然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所以他認為,該案還是有偵破的希望。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當所有參與這起案件的警員、探員,都感到希望渺茫時,隻有他一人沒有動搖過信心。
到了2000年,DNA技術已經逐漸成熟起來。在湯姆·;簡森的建議下,聯邦調查局采用這一技術,檢驗了裏奇韋的唾液樣本。檢驗的結果讓他們興奮得戰栗起來,他們發現,他的DNA與最早發現的三具屍體上殘留的凶手精液的DNA相吻合。既然如此,那就毫無疑問了,裏奇韋就是那位恐怖的“綠河殺手”。接下來,警方逮捕了裏奇韋。然而,裏奇韋在被捕後,拒不認罪,竟同警方僵持了有兩年之久。不過最終,在檢察官的巧妙盤問下,裏奇韋還是承認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喪心病狂呢?在談到犯罪動機時他供認,他之所以殺害這些婦女,是因為他仇視女性。
原來,裏奇韋曾被派到外國服役。退役後,他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不料迎接他的竟然是一紙離婚協議書。他感到很痛苦,妻子竟然有了新歡。他不能原諒女人的背叛,於是就仇視起女人來。正是因為對女人的仇視日甚一日,所以就朝她們伸出魔爪了。他先是與受害者發生性關係,然後將其殘忍地勒死。他認為這樣一來,這些女人就再也不能拋棄自己了,而自己也就可以永遠地占有她們了。
(6)盤根錯節:美國小城命案是何真相
退休警長被發現死在了鐵軌上,他是被人槍殺的。第二年,警方抓捕到一個嫌疑犯,在審訊過後,就將其投入大牢。但是犯人卻一再否認自己是凶手!23年過後,警方重審此案,發現真相恐怕未必那麼簡單……
退休警長命喪鐵軌。
約翰是一位退休警長。1977年7月22日這天的清晨,有人在愛荷華州的一段鐵軌上發現了他——準確地說,是他的屍體。警方接到報案後,馬上趕到現場,發現約翰死於槍殺。推測死亡時間該是前一天晚上。是誰槍殺了警長?也太膽大妄為了吧!
約翰警長退休以後,不想閑著,就做起了保安,為一家汽車銷售公司工作。他原本就是個閑不住的人。他曾說,自己是一輩子的勞碌命,閑著讓他感到難受。現在他卻被人槍殺了,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他的屍體,就是在公司背後的鐵軌上發現的。
警方對案情分析了好久,但是仍舊沒有理出一個頭緒。從現場來看,並沒有留下什麼打鬥的痕跡。由於事發地點是在鐵軌上,所以采樣指紋也比較困難。究竟是誰槍殺了他呢?約翰是一名警長,曾有很多案件經過他的手,或許是哪個罪犯對其懷恨在心,因而要報複他。
互相矛盾的證詞。
次年,也就是1978年,警方抓捕了一名嫌疑犯。這名嫌疑犯名叫哈林頓,才18歲。警方為什麼認為他就是槍殺約翰警長的凶手呢?這主要是依據一個證人的證詞。
這名證人叫做凱文。他稱事發當天,自己和哈林頓溜進了約翰工作的公司,準備偷一輛汽車,結果被約翰發現,哈林頓就結果了他。警方憑借凱文的證詞,判處哈林頓犯有一級謀殺罪,判其終生監禁,而且不得保釋。
時間一天天、一年年地過去,哈林頓一直堅稱自己是無辜的,是被人冤枉的,從未有一次承認過自己槍殺過什麼人。哈林頓這個凶手如此頑固,終於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警方最初認為,哈林頓之所以不肯承認自己的罪行,是抱著僥幸的心理,但是現在警方卻有所動搖了——難不成,真冤枉了這人?
回想整個案件,最讓警方感到棘手的就是,審判中出現了兩份互相矛盾的證詞!哈林頓是這樣說的:案發當晚,自己並不在現場,而是在和幾個朋友聽音樂會;等音樂會結束後,他與朋友驅車閑逛,直到很晚才回家。一些證人證實了他的說法。
然而,本案的主要證人凱文,卻講述了另一個與之截然不同的版本:案發當晚,他和哈林頓驅車趕往案發地,打算偷一輛汽車。也有一些證人說,他們的確看到了哈林頓、凱文曾開車駛往案發地。
凱文稱,他們到達那裏後,他放哨,而哈林頓則前往車庫去偷車。他知道哈林頓在其上衣口袋裏,藏著一把手槍。不久後,一聲槍響傳來,然後就看見哈林頓從車庫裏跑了出來。兩人趕緊開車逃離了現場。
當時,警方認為凱文的證詞更有說服力,而他們也的確找到了一些看似可靠的證據,證明哈林頓就是打死老警長的凶手。所以,警方就抓捕了哈林頓,判其終生監禁。
那麼,哈林頓果真是凶手嗎?他為何就是不肯承認?
記憶中的案發現場。
時間轉眼到了2000年,此時距離案件發生已經過去了23年之久,而哈林頓也在監獄裏被關了22個年頭。這22年裏,哈林頓始終不承認自己是殺人凶手。
4月25日,法威爾博士對哈林頓進行大腦測試,他所運用的是一項新技術,即大腦指紋係統。
“大腦指紋係統”是怎麼一回事呢?人們在研究大腦的過程中,發明了很多探測腦電波的工具,並在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當人看到熟悉事物的照片、文字時,腦電波就會出現短暫的跳躍,持續時間約為300~800毫秒,這種特殊的腦電波被稱為P300波。當看到不熟悉事物的照片、文字時,P300波就不會出現。這就意味著,P300波反映了留存於大腦中的記憶。
後來,法維爾教授在P300波的基礎上,不斷改進,並經過同行評議後,推出了利用所謂的MERMER波來確定大腦記憶的“大腦指紋係統”。測試結果表明,這種技術的準確率高達100%。
如果哈林頓的叫屈是沒有道理的,他真的是殺人凶手,那麼其記憶中一定存在著關於犯罪現場與犯罪細節的內容。那麼在對其進行“大腦指紋係統”測試中,當他看到有關犯罪現場與犯罪細節——比如鐵軌上血淋淋的屍體時,他的腦電波中就必然會出現MERMER波。
然而,實際測試結果表明,在對哈林頓——這位坐了22年牢的人——測試過程中,並沒有發現MERMER波!也就是說,在其記憶中,沒有案發現場與犯罪細節的內容。因而,法威爾博士斷定,本案的主要證人凱文當年說了謊話!
哈林頓在蹲了22年監獄後,終於洗脫了罪名。那麼凱文為何要做假證呢?原因很簡單,他之所以如此處心積慮陷害別人,是因為想逃脫懲罰。原來,他才是該案真正的凶手!
(7)連續殺人:第一個典型女性案件
1989年12月13日,佛羅裏達州沃盧西亞縣公安局接到一個報警電話。報案人說,他們在一片垃圾場裏發現了屍體。警方迅速趕往事發現場,立即展開了調查。
報案人是三個人,以撿破爛為業。當他們在垃圾場搜尋廢金屬時,驟然聞到一股臭味。他們感覺這臭味不同尋常,就循著味道走去,結果看到了一件油布衣。令他們感到大吃一驚的是,竟然有一隻手從裏麵伸了出來……
垃圾場裏的屍體。
調查人員在案發現場忙碌起來,著手進行現場取證。專家對現場拍了照,用錄像機拍攝了一些必要的場麵,並進行了相關的測量。法醫揭開了油布衣,還從屍體上揭開了兩張薄紙板。屍體是臉朝下的方式躺著的,鎖骨以上全都腐爛,呈黑色,爬滿了蛆以及別的昆蟲。將屍體翻過身之後,法醫發現其下顎已經沒有了,掉出了一副假牙。死者衣著完整,但右腳的鞋掉了,口袋也翻出來了。
調查結果顯示,就在幾天前,在事發地點稍北的地方,有人發現了一輛被丟棄的凱迪拉克汽車。追查結果表明,車主是一個名叫理查德·;馬洛裏的人。此人今年51歲,是一家電器修理廠的老板,當時已報了失蹤。法醫從檔案中,找到此人酒後開車被逮捕時摁下的指紋。
第二天,法醫在對屍體進行解剖時,從屍體袋內撿到了一顆從屍體身上掉下來的子彈,另外還在胸腔取出了三顆子彈。接下來,通過高科技手段,法醫又提取了一係列指紋。法醫將這些指紋與馬洛裏進行比對,發現完全吻合!這就表明,死者就是理查德·;馬洛裏。
事情過了六個月,又一名死者被發現了;過了五天,又有人被殺。隨後,接二連三地死人,先後有七個人死於非命。這些死者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成年男性,而且都是在佛羅裏達中央公路被謀殺的。警察經過仔細調查,發現這些死者之間並沒有什麼聯係。
究竟是誰如此狠毒,竟接連犯下了七樁命案?凶手跟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人,究竟有何深仇大恨?
嫌疑犯的兩張畫像。
各地警方通過資料彙總,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個殺人犯連續幹的,所有死者汽車的標誌,都被清除了;就連車上的指紋,也被擦得幹幹淨淨。
在此期間,又有一具屍體在馬裏恩縣被發現。死者名叫吉登斯,但與前麵的死者有所不同,他是被0。38口徑的槍打死的。因此可以說,除了吉登斯外,其他案件都有類似的因素。
偵探們獲得了重要線索:7月4日,有人看見兩個相貌粗野的女人,她們丟下了屬於彼得·;西姆斯的汽車。而彼得·;西姆斯正是死者之一。
按照目擊者所描述的特征,警方畫出了這兩個人的畫像:其中一個女人,薄嘴唇、小眼睛、鬈曲狀的金黃色頭發;另一個女人,圓圓的臉,戴著棒球帽。警方將嫌疑犯草圖分發給全國各地警署,並且在許多網站的新聞節目和《今日美國》的報端發起了通緝。
效果很快就得到了顯現!新聞播放的當天,就有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男子打來電話,說他認識草圖上的兩個女人,一個叫迪麗亞·;迪·;穆爾,另一個叫李伊·;布拉霍維奇。這兩人曾向他租過一輛載貨汽車。男子還說,她們是同性戀者,性情殘暴,恨死了男人。
從佛羅裏達執法局的電腦檢索資料中,警方查到了穆爾和布拉霍維奇的駕駛執照,發現她們還有犯罪記錄。布拉霍維奇曾用過一個化名,叫做加米·;馬爾什·;格林。
與此同時,警方開始檢查事發地區的典當商店,尋找任何可能屬於這些死者的東西。12月6日,有兩件屬於理查德·;馬洛裏的東西,在第二大道的一個當鋪裏被發現,包括一個巡警雷達偵察器和一部照相機。那個典當的女人自稱“加米·;馬爾什·;格林”,這讓警察精神一振。
根據法律,在典當的收據上,她必須摁上右手拇指的指紋。警方用指紋鑒定自動化係統,對這個收據上的指紋進行鑒定,結果顯示:雖然拇指指紋的棱麵特征非常明顯,並且找到了一些個性化特征,但是並沒有完全配對。
關鍵的拇指指紋。
專家查閱了更多的指紋記錄。終於在1990年12月22日,發現了一張吻合的拇指指紋!這個指紋的主人是一個名叫“洛裏·;克裏斯坦·;格羅迪”的人。警察在查詢檔案時發現,她曾在1986年被逮捕過,原因是私藏武器。她偷來一輛汽車,在其前座下麵藏了一支裝有子彈的0。22口徑手槍,並且在她的肩袋裏還有一些子彈。
從監獄的檔案裏,警方找到了格羅迪的照片。經過對照,警方眼前一亮:這張照片同蘇珊·;布拉霍維奇的照片相吻台,而這個證據又指向那個名叫李伊的女人。
經過不懈努力,指紋鑒定專家又驗證出:格羅迪的指紋,竟然同在一名死者的汽車裏留下的指紋相吻合!在此期間,調查人員確認,李伊曾用過這樣一些化名:洛裏·;克裏斯坦·;格羅迪、卡米·;馬爾什·;格林、蘇珊·;林恩·;布拉霍維奇……她實際上就是艾琳·;卡洛爾·;沃爾諾斯!此人係白人女性,中等身材,淡褐色頭發,棕色眼睛,在少年階段就有逃學曠課和扒竊的惡習,此後更是犯下了眾多罪行,包括:持槍搶劫(1982至1983年服過一年多刑)、盜竊汽車、拒捕、擾亂社會治安、襲擊毆打他人、偽造支票、濫用槍支(從行進的汽車中開槍)……
案情越來越明朗,於是從1991年1月5日,警方開始調動人力進行逮捕工作。他們在奧克斯港一個酒吧,偵查到了沃爾諾斯的行蹤,並對她實行了全程監控,進而找到了她的窩點。警方終於以私藏槍支罪逮捕了她。當時她身上沒有攜帶武器,警方雖找到了她的衣箱和皮包,但沒有發現0。22口徑的手槍。
至於另一位嫌疑犯,沃爾諾斯的朋友、同夥迪麗亞·;穆爾,也在賓夕法尼亞被警方逮捕。沃爾諾斯承認了她殺人的經過,但始終認為自己是出於自衛才殺的人。她告訴偵探,她的手槍隱藏在羅斯灣的水裏。警察找到後,經過鑒定,發現用這支手槍試射的子彈,同殺死理查得·;馬洛裏的那些子彈完全吻合。
至此,這起曾轟動一時的謀殺案終於塵埃落定!
(8)港區爆炸案:罪犯是“三枚指紋的人”
英國倫敦曾經發生過一起“港區爆炸案”,引起了世界目光的關注。對於這起爆炸案,英國警方曾一度手忙腳亂,直到他們找尋到了關鍵的那三枚指紋。
令英國安全部隊手忙腳亂的爆炸案。
1996年2月9日晚上7點,一聲巨響震驚了英國倫敦!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看似平和的夜晚,竟會與爆炸事件聯係在一起。爆炸發生自一輛卡車,造成2人死亡,將近40人受傷。
“我們加班一直到很晚。下班後,走向車站的途中,突然出現了一道強光,傳來一聲巨響,然後我們都被震倒在了地上。我看到水管都被炸開了,滿地都是玻璃碎片,四處彌漫著灰塵、煙霧……”
一個目擊者這樣描述著爆炸案。這一爆炸案發生在倫敦的金絲雀碼頭上,這裏是集團財富的象征,坐落著歐洲第二高度的辦公樓。爆炸案發生以後,英國安全部隊一時間手忙腳亂,顯然大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