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年來,楚茂源辦的第一件大事兒,就是把他爺楚漢明接到了平安城。
平安縣酒廠後大門值班人員出缺,總務科科長老金在第一時間告知了楚茂源。因為楚茂源跟他爺商量過到縣酒廠值班這件事,所以楚漢明對於即將接手這份新工作並未感到有任何的意外。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值班應該是一個輕鬆活兒:不挑不抬不髒不累;既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又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體力。因此這項工作比較適合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做。
楚茂源安排他爺到縣酒廠值班,正是基於上述想法。
楚漢明年紀大了,心裏邊又總是覺得他那隻傷過的手遲遲沒有完全複原。實際上在他的這個年齡階段,不僅僅是一隻手的康複存在問題,乃至他整個的身體狀況,都在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而逐步衰弱,生命的活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因為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自然規律。
楚漢明並不糊塗。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老了,該是接受兒子安排的時候了。槐樹灣的鄉親們以為他是去享福,實際上他清楚這無非是換了一種勞動方式和生存方式而已。
值班人員的報酬相當低廉。不過他把田地租出去,每年可得三百斤大米。這一進項再加上值班工資,解決他一個人的吃用應是綽綽有餘。
當農民苦是苦點兒,但也有難能可貴的自由。楚漢明過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但現在他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他再有任何別的選擇。
張超對表弟和舅舅的這一決定雖感失望,但還是愉愉快快地幫著搬了家。
楚茂源辦的第二件大事兒,是有關他自己的工作調動問題。
楚茂源有個學長是平安縣審計局的局長,平常時候多有往來。學長名叫方惟平,性格非常隨和,尤其在楚茂源他們這些小師弟麵前從不擺譜。方惟平結婚後,常常邀請他們這些同樣來自農村的小師弟到他家裏打牙祭。那時候生活困難,吃上一頓好的不容易。方惟平心善,每每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對小師弟們的關懷和體恤。
其時正值全國白酒行業生產嚴重過剩,市場競爭慘烈,尤其像平安縣酒廠這類過度擴張的企業,更是背上沉重的貸款和利息負擔,致使生產經營活動雪上加霜、舉步維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經行署協調,平安縣政府將縣酒廠委托給市裏一家名頭更響、規模更大的酒廠代管,目的是想借助他人的管理經驗和銷售平台,正應了俗話所說的:“大樹底下好乘涼”,“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至於這招是否靈驗,除了拭目以待,再就是祈求神靈的保佑了。
平安縣酒廠被托管之後,很快來了位新的財務科長。盡管楚茂源很長時間以來把這個職位看著是對他的一種束縛,但真正在拱手讓位之餘,還是頗有點兒“喪權辱國”的感覺。
楚茂源正是在這樣的處境之下找到了學長方惟平,並向他明確表達了想調到縣審計局的願望。
方惟平沉吟半晌,說:“我倒想把你調到我這裏來,隻是目前解決不了職務問題。這樣吧,我找個機會給地區局的李局長彙報一下,爭取把你推薦到地區局去。憑你的才華,在地區局發展空間更大一些。你說呢?”
楚茂源無限感激地看著尊敬的學長,除了頻頻點頭之外,心裏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過不多久,方惟平果然約了楚茂源,在一個晴朗的夜晚,前去拜會了平安地區行署審計局的李沛然局長。
李局長約摸五十幾歲,瘦高個,並不十分明顯的中分頭,穿一身灰色的中山裝,風紀扣嚴嚴地扣著,上衣口袋裏插著一杆鋼筆,一看就是一副老知識分子的樣子,渾身透著書卷氣,顯得儒雅而又嚴謹。
李局長在仔細翻看了楚茂源帶來的一份年度會計報表和財務分析,以及他在寫作方麵獲得的一些證書、獎狀之後,麵露喜悅之色,當即拍板:
“可以先借調試用,時機成熟之後再辦理正式調動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