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貝爾塞斯的世界,尊敬的旅行者。首先需要向您申明的是,這是一個以現實世界為基礎進行延伸的幻想背景,也就是說,這裏既有您耳熟能詳的事物,也有您聞所未聞的概念,為了您能夠在貝爾塞斯世界裏來去自如,本公司特地趕製了一套免費的全息導遊軟件,以下便是該軟件試用版的具體內容。
另:注意,使用本導遊軟件可能會嚴重影響閱讀正文時的樂趣,本公司的建議是,隻有在發現“無法理解之事物”時,才調閱本軟件相關章節。
————————
1,鋼鐵聖戰之前的簡史:
“貝爾塞斯”是古安卡利語,“晨星”之意,引申可解為“星星落下的地方”或“夜幕終結的時刻”。
安卡利曆1200年前(以我們的計年方法是597年左右),不到百分之一的安卡利人(約2億),乘著由整顆衛星改造的巨型母艦“賽.德霍.普”(簡稱賽德,安卡利語:“戒與希望”之意)逃離家園,開始漂泊,它們一邊躲避克林撒(參見設定集中“克林撒”一節)的追殺一邊尋找可能的定居點。
從母艦出發的安卡利探險艦隊最終找到了兩塊符合安卡利生理條件的棲息地,他們認為恐懼的夜終於過去,黎明即將到來,於是給這些新世界一個統一的古老稱號:
“貝爾塞斯。”
其中較早發現的星係,也就是現在被稱為“亞特蘭灣星區”的地方,是一個擁有6顆行星的中型係統。在其軌道的第四顆行星上,生活著一種由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的直立行走智慧生物,自稱“亞特蘭”——“亞蘭納的孩子”。他們數量大約有不到5億,尚處於政教合一的封建時代末期。以安卡利的眼光來看,這種生物真是非常落後野蠻,他們不僅科技落後,文化愚昧,還熱衷於大規模自相殘殺,處於初級智慧文明低級階段,並且對幾近不合人情的宗教控製,心安理得。最初的殖民者利用了這一點,他們展現了對亞特蘭來說可以算是“神跡”的科學技術,甚至直接宣稱自己是“亞蘭納的選民”,在很短時間內便兵不血刃地控製了整個亞特蘭社會,進而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理念改造這個新的世界。安卡利移民陸續趕到,他們興辦學校,大規模開辟農田,建造現代化工廠,就地取材,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業製造體係,並在這顆行星最大的衛星上建立了前進基地——也就是今天的“大安卡利”。
200年(對我們來說差不多是99年)匆匆而過,隨著老亞特蘭人全麵壽終正寢,新一代的亞特蘭剛出生便迎來了比他們祖輩甚至父悲先進數十個世紀的全新時代。亞特蘭對安卡利的崇拜與尊敬,使它們成為了整個宇宙中最堅定的盟友,安卡利天性中的溫柔善良和理想主義,與亞特蘭血液裏的勇氣忠貞和進取精神也實現了某種程度的互補。
在發現“亞特蘭灣”之後的差不多30年(也就是我們的15年),另一支從母艦出發的探險艦隊也發現了一群智慧生物,他們生活在一個八行星的大型係統中,稱自己為“休曼人”,當然,用我們都能理解的語言說,
就是“人類。”
人類與亞特蘭的外貌和基因是如此相似,以至於它的發現險些顛覆了安卡利的宇宙生態學說。
但很快安卡利就發現了人類和亞特蘭之間的差異。人類的科技雖然落後,但比起亞特蘭已經要文明開化得多。他們人口龐大:接近85億,已經掌握了脫離母星的能力,在自己的星係——後來被統一稱為“太陽灣”的虛空中設立了數十座中小型殖民地,並且最重要的,此時的人類已經開始嚐試大規模改造行星並已經在母星之外建造了千萬級的大型城市。也就是說,人類已經處於低級智慧文明的中級階段:恒星係內殖民時代。
BW83年(聖戰公曆紀元前83年),也就是我們過去使用的“公元”2201年,安卡利與人類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與亞特蘭表親相比,人類的猜忌和不信任令安卡利困惑。與安卡利的接觸和貿易大大加快了人類進軍宇宙的速度,而安卡利卻沒有在天平的另一端獲得等價的報償——雖然他們並不是非常在意。
因為根據BW81年簽定的最終協議,人類同意與安卡利分享太陽灣居住地,同意在未來的某一天,母艦通過擴大的跳躍點進入太陽灣。對安卡利來說,這是高於一切的目標,如果最終實現,意味著他們千年漂泊的結束。
安卡利使用的跳躍點技術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相當簡陋,他們無法決定出發點,也無法決定目的地,因此直到今天,安卡利探險隊依然在不惜花費大量能源和資金,打開新的跳躍點,可惜其中有價值的實在鳳毛麟角,大部分在穿越後隻能麵對一片虛空望洋心歎。
在安卡利企業的技術支持下,人類也開始使用相同的技術,尋找並打開“主權”屬於自己的跳躍點。
BW77年,人類的努力有了極為豐厚的回報。
我們在位於小熊星雲A7839附近找到了一個跳躍點出口,它距離該恒星係的唯一行星非常接近。這顆星球以當時探險隊隊長的名字命名,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人類世界的第二家園行星:“KEN”。“肯”擁有大量液態水,處於生命形成早期,大量微生物和藻類充斥著海洋,是極端稀少的“可裸居”行星。
同年底,在北灣星區,第三大文明種族也被人類發現。這種自稱“德美爾”的生物體型壯碩,毛發濃密,智力也毫不遜色於人類及亞特蘭。實際上他們在人類入侵時的科技已經比較先進,約處於人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平,而且已經研發出量子力學,並向近地軌道發射了衛星。
人類急於擴展自己在太陽灣星區以外的勢力,以爭取和安卡利平起平座的地位。BW75年,從地球出發的探險隊與德美爾幾個大國的政府簽定協議,正式開始對阿卡迪爾的殖民化進程。安卡利對人類采取的手段和方式深表憂慮,指責我們對德美爾民族進行不道德的掠奪和奴役,但當時的人類普遍認為,那不過是安卡利對人類獨占阿卡迪爾的小小不滿而已。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安卡利的擔憂不無道理。阿卡迪爾已經發生過兩次全球性質的獨立戰爭,小規模戰鬥更是自從鋼鐵聖戰結束到現在從未中斷,至今依然是國際熱點地區之一。家園的動亂和對宗主國的失望,也使大批德美爾決心移居他處,時至今日,居住在已知宇宙其他地區的德美爾總數已經達到13億,占其總人口的20%。
BW55年,人類在北灣星區打開了另一個有價值的跳躍點,發現了今天被稱為“惡魔灣”的星域。庫克船長帶領的探險隊,在T3558的衛星上登陸,被這顆星球上奇特詭異的生態係統所震撼,將其命名“地獄星”。三大文明種族都無法在地獄星上生存,其環境對我們來說極為致命,而一種命為“索多卡”的半智慧生物卻可以活動自如。索多卡具有不可思議的個體特質,它們可以適應幾乎全部的自然環境,甚至通過休眠形態在真空中漂浮數千年而不死,但是科技和文化都極端落後——幾乎可以說是完全沒有。
對地獄星的考察從一開始就不甚順利,與索多卡的接觸最終引發了毀滅性災難。BW50年3月15日,第二支探險隊遭到索多卡偷襲,全軍覆沒。根據傳回的影像,這些徒手作戰的怪物可以輕易撕碎身著重甲的步兵,他們的“原始”刀劍甚至能貫穿坦克。當時的地球聯合政府“第二共和”,命令駐紮在北灣的“北方艦隊”進攻地獄星。進攻最初並不順利,地麵戰根本無法取得進展,北方艦隊為減少損失,決定直接使用軌道打擊。地獄星表麵被核彈夷為平地,88%的物種滅絕,幸存的有智慧索多卡,集體向北方艦隊投降,並被遷出生態係統已經徹底瓦解的地獄星——直到91年後的今天,地獄星依然沒有絲毫恢複的跡象,成為名副其實的地獄。
安卡利認為這次行動殘忍且極不人道,與安卡利社會傳統的道德理念與意識形態相差太遠。安卡利開始意識到,雖然相貌無甚區別,但就心理而言,人類和亞特蘭完全是兩種生物,我們與安卡利的分歧,也可以說是從地獄星戰役開始的。某種意義上,安卡利的指責並無不妥,但如果不是家園的毀滅,索多卡又如何能以第四文明種族的身份登上曆史舞台呢?——這句隻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