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對日益擴張人類勢力的回應,安卡利移民決定成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此時,滿載著近2億安卡利的“賽德”號母艦因為跳躍點尺寸的關係依然被遠遠“鎖”在文明宇宙之外,雖然每年都有新的移民從“賽德”號上出發前往亞特蘭灣星區定居,但就其數量而言,依然無法與人類那近百億的龐大人口相提並論。
因此,在BW39年,也就是整整80年前,文明宇宙中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安卡利人決定沿用從母星逃亡時的國號“安卡利帝國”,與亞特蘭曆史上最後的封建帝國“伊普利斯王朝”合並,定新國號為“安卡利與亞特蘭聯合帝國”,簡稱“聯合帝國”,英文縮寫“UE”。
自此,文明宇宙的曆史進入一個新的篇章,就對後世的影響而言,能與聯合帝國成立這個事件相媲美的,就隻有“鋼鐵聖戰”和“伊甸禁令”了。
————————
2,鋼鐵聖戰:
關於鋼鐵聖戰的具體開端和過程,本故事正文中會有提及,相關設定也會在文後放出,此處隻作為“世界觀及簡史”的重要部分進行簡單說明。
鋼鐵聖戰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可以說,沒有鋼鐵聖戰,今天的我們就會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中。人類曆史上從沒有經曆過規模如此之大的戰爭,也從來沒有一場戰爭,帶給人類如此沉重的災難與啟示,即使再過1萬年,這場戰爭依然會是曆史課上必不可上的章節。
我們現在使用的紀年方式,也正是和鋼鐵聖戰有關。BW的意思是“勝利之前”,AW的意思是“勝利之後”,其分割點,也就是AW1月1日0時0分,正是伊甸同盟軍宣布“鋼鐵聖戰”結束的時刻。
鋼鐵聖戰的戰爭策源地是地球,發動者是被兩台超級巨型社會管理電腦“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所控製的地球傀儡政府“第三共和”,導火索是被稱為“黑謎團”的神秘事件。
————————
3,黑謎團
這個事件之所以獨立成章,不僅僅是因為它是鋼鐵聖戰的導火索,更因為它間接影響了戰後40年世界政治的走向。
黑謎團是指,在BW9年2月5日,北京時間(九區標準區時)晚10時30分,整個東亞大陸加上部分西太平洋地區,連同在其上居住的29億“九區人”,在幾秒內神秘蒸發,不知去向,沒有爆炸也沒有衝擊,大陸表麵消失之後形成一個巨大平滑的弧狀坑體,海水湧入形成了今天被稱為“遺忘之海”的海洋。地球的質量和引力皆因該事件受到微弱影響,地球整體的生態環境也受到一定衝擊,連鎖反應式的自然災害持續了將近一個月。
當時唯一沒有完全落入巨型電腦之手的地球政治勢力:“九區地方政府”,在黑謎團中徹底消失。人類主要分支之一的“九區人”(也就是黃種人)瞬間變成了少數民族,同時失去了其發源地。
這一事件的真相至今尚位查明,但普遍比較認可的說法是,“第三共和”使用了一種秘密的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將地球上唯一無法完全掌握的政權連根移除。
本來已經與第三共和劍拔弩張的兩大人類政治團體,“第二共和”(殘黨)與“聖約會”,認為黑謎團是第三共和在向“有自由意誌”的人類最終攤牌,遂於次日向第三共和正式宣戰。
————————
3,鋼鐵聖戰的轉折
“戰鬥,為了將來不再戰鬥。”——墨薩裏.加兒,“白羽灣的冰壁”
兩台超級電腦蘇格拉底和亞裏士多德,竊取了原第二共和的大部分資源和軍事力量,控製了除北方艦隊以外的全部太空艦隊,並擁有完全聽任自己指揮、經過改造的百億人口,而“自由人類”世界的全部人口隻有第三共和的三分之一,軍隊和國力更是難望其頂背。
“自由人類”幾乎毫無勝算,節節敗退。戰局一直到安卡利及亞特蘭聯合帝國加入才發生好轉。
安卡利是天性溫良的生物,除非迫不得已,不會考慮任何武力手段,也正因為此,鋼鐵聖戰之前,聯合帝國的軍事能力遠遠不符合其超級大國的地位。黑謎團事件爆發後,聯合帝國起初並不願意卷入這場“人類內戰”中。但當第三共和越來越體現出滅絕人性的殘暴之後,安卡利意識到,這不是一場“人類內戰”,而是一場“自由”與“暴政”之間的殊死較量,如果“自由人類”失敗,並連同人類社會,被全部改造成蘇格拉底希望的模樣,那麼聯合帝國也終有一天會被他們吞噬,不僅保不住辛苦找到的新家園,更將麵臨安卡利亡國滅種的危險。
聯合帝國最終決定,於BW8年12月正式參加鋼鐵聖戰,與“自由人類”站在同一陣營,向第三共和宣戰。聯合帝國當時並沒有多少軍事力量,隻得向母艦“賽德”求援。經過一個月左右激烈的辯論,母艦上的安卡利議會決定傾巢而出,派出最後的家底。兩支龐大的“安卡利舊帝國”艦隊,花了整整1年時間長途馳援,依靠他們壓倒性的科技優勢,分別在亞特蘭灣星區和白羽灣星區遏製住了在數量和補給能力上zhan有全麵優勢的第三共和侵略軍。並最終協同自由人類主力,於BW3年7月5日在白羽灣星區的“天堂之路”史詩級會戰中獲得決定性勝利,光複了被占領5年之久,已是一片廢墟的太空城群“伊甸城邦”。
————————
4,伊甸同盟的建立
BW3年8月8日,北方艦隊的總司令,同時也是盟軍的實際軍事總指揮,裏希特.肖恩上將抵達已是一片廢墟的伊甸園城,發表了著名的“伊甸演講”,以此為標誌宣告對抗第三共和的伊甸同盟正式成立。
當時加入伊甸聯盟的國家包括第二共和,聖約會,聯合帝國,東方集團領,伊甸城邦和其他六個人類小國,10天後,安卡利舊帝國也宣布加入同盟。
同年9月11日,之前一直保持中立,由最後一台超級巨型社會管理電腦“柏拉圖”所領導的“自由烏托邦”,也正式宣布加入伊甸同盟軍。至此,“整個宇宙”打“第三共和”的局麵確立,獲得最終勝利已經隻是時間問題了。
這裏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自由烏托邦”是一個遠離地球的非常小非常弱的殖民地,多數人相信,如果柏拉圖在開戰時選擇加入第三共和,那麼不到半年就會被消滅,因此才會保持中立觀望戰局。而之所以後來加入同盟與它的“同胞兄弟”作戰,並接受了幾乎是“投降”的政治條件,完全是由於當時戰局已經日漸明朗,第三共和失敗幾成定局,如果蘇格拉底和亞裏士多德戰敗,那它自己也遲早失權。與其如此,不如選擇加入盟軍以保留自己對自由烏托邦的統治——這是對“柏拉圖加入同盟”事件最流行的解釋,當然,官方從未承認。
————————
5,《伊甸禁令》
與伊甸同盟的建立相比,《伊甸禁令》的意義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它是第一部由四大文明種族共同簽署,並發誓遵守維護的國際公約,是伊甸同盟建立後在政治方麵最大的成就,同盟中的所有成員國,甚至包括自由烏托邦都將《伊甸禁令》寫入憲法的第一條。可以說《伊甸禁令》本身就是現階段文明宇宙中最高的道德標準和司法體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如果觸犯了禁令,就等於破壞了社會穩定運行的底線,後果可想而知。
《伊甸禁令》最初隻是為了預防“鋼鐵聖戰”這樣的悲劇重演,而製定的一係列關於禁止人體改造、人機結合、虛擬現實控製和人工智能的臨時法令。因為在天堂之路戰役開始前,盟軍已經認識到一個全新的難題:如何處理解放區被改造過的人類,如何恢複這些地區的原有秩序。基於“不能再讓AI有機可乘”的基本理念,盟軍以暴力方式摧毀了超級電腦建立的社會體係,並強製執行了臨時禁令,以防超級電腦有可能進行的滲透和複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