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年輕人來說,想要實現理想,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無論自己的工作是什麼,別忘了藏在心底的夢想。就像一位名叫龐海燕的成都姑娘,她從不給自己留退路,努力實現夢想,最終“夢想照進現實”。
一向成績優異的龐海燕因為高考失利,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隨後,她拒絕了父母讓她複讀的建議,隻身前往福建廈門打工。
在廈門,龐海燕成了一名貿易公司的業務員。因為勤奮能幹、業務突出,幾個月後她被任命為業務經理。一晃三年過去了,龐海燕擁有了一份別人羨慕的生活。可是她知道,自己的人生絕不能就此駐足。
同在廈門的成都朋友找到她,想要和她一起回成都創業。朋友的邀請,讓龐海燕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對老板說:“老板,您當年也走過這樣的一條路,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績。所以,現在的我,也要具有那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朝著自己的選擇走下去,打造屬於我自己的人生!”
龐海燕的話,讓老板很是感動,但還是對她進行了挽留。但是,龐海燕去意已決,對老板說:“我雖然現在擁有一個風光的工作和值得信任的老板,但是,我的人生目標絕不僅限於此。無論怎樣,我有自己的選擇,自己的追求,這是決不能忘的。希望老板可以尊重我的選擇!”
就這樣,龐海燕回到了成都。她通過保險行業,賺來了自己的啟動資金,然後投資了一家廣告公司,並漸漸站穩了腳跟。
看著日益壯大的公司,龐海燕感歎道:“一次選擇,就決定了一生的方向,我必須不留退路地走下去!我很慶幸,沒有因為當年的舒適,而忘記內心的夢想!”
由於社會競爭激烈,現在很多年輕人勉為其難地選擇了一份工作,把當年的理想統統拋到了九霄雲外。再後來,在社會中經曆多了,家庭、愛情、婚姻、事業等一係列的重擔壓在肩頭,也就更加無暇去尋覓當年的理想了。
一個年輕人沒有理想,不願意為選擇而堅持下去,那麼結局隻有一個——碌碌無為。這正如古羅馬哲學家小塞涅卡所說的那樣:“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他就不知道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
有一位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做過一份跟蹤調查報告。他任意選定一個班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並向全體學生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們對未來有具體的理想和規劃嗎?”
有的學生很幹脆,馬上說出自己將來想做什麼;有的學生很茫然,因為他們平時就很少想自己將來會幹什麼;有的學生則很猶豫,他們似乎有理想,但又說不出來是什麼。
經過一番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隻有10%的學生確認自己有明確的理想。對此教授未作出評論,而是接著提出了一個要求:“既然有具體的誌向,那麼能否將它寫在紙上呢?”那些明確表示自己有理想的學生很快將他們的誌向寫了下來。不過,這其中隻有4%的學生的理想是真實具體的。
20年後,已經年邁的教授開始派遣研究人員對當年接受調查的學生進行回訪。為此,他們幾乎跑遍了全世界。
過程雖然艱辛,但結果卻讓所有人都覺得很值得:當年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寫在紙上的那些人,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上都遠遠超出了那些沒有寫下理想的人。另外,還有一份附加的統計顯示,理想最明確的4%的人,他們所掌握的財富,竟然超過了其他96%的人的總和!
這份看似簡單的調查,其實向我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在同等條件下,選擇何種人生之路,最終能否堅持下去,這對未來人生的影響非常巨大。隻有開始立誌思考人生,為理想而奮鬥時,我們對待人生的態度才會有明顯改變。當你胸懷鴻鵠之誌,就會產生巨大的動力、堅忍的意誌,個人的天才與稟賦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倘若此時的你,依舊無法做出選擇,依舊對未來感到困惑,那麼就應像奧巴馬一樣,去平衡自身的興趣、專業、職業能力與夢想實現的矛盾,重新設定職業目標,詳細規劃職業發展,最終確定自己的目標。那麼,人生的彩虹定會在不遠處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