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路對了才能走好走遠(3 / 3)

一切夢想靠行動

父母的離異,被白人小孩歧視……奧巴馬的童年是悲傷的,是灰色的。換做普通人,也許早已承受不了這份壓力,從而變得自卑和沮喪。

然而,為什麼奧巴馬能夠朝著自己的夢想不斷前行?社區工作者、博士、教授、州議員、國會議員……他究竟做了些什麼,可以一直前行在實現夢想的路上?答案很簡單:別讓理想僅流於口頭之上!

為了讓理想付諸行動,這個當年不被任何人看好的黑人孩子,最終成為了美國總統。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如奧巴馬一樣,絕不會半途而廢,放棄對理想的追逐。

2006年,艾瑞克從瑞士某大學畢業,和幾位同學來到了一家修理廠工作。那時候他們意氣風發,決心在這裏實現夢想,因此個個幹勁兒十足,即使加班加點也毫無怨言。

然而,隨著2008年經濟危機的到來,這群年輕人的承受能力越來越弱。他們抱怨工廠的效益不好,抱怨老板的吝嗇,卻忽略自己未完成的工作任務。漸漸地,曾經的理想也變成了玩笑,好像理想與自己毫無關係。

終於有一天,工廠因為效益不佳,宣布暫時關閉。當拿到解聘書時,和艾瑞克一起來的年輕人都大發抱怨,他們跑到老板那裏大吵大鬧。為了泄憤,他們還四處破壞工廠設備。

這一切,老板都沒有追究,因為他理解這些年輕人的苦衷。不過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被解雇的這批人裏,唯有艾瑞克沒有參與這次行動。他決定找艾瑞克問個明白。

老板原本以為,艾瑞克正在收拾東西,卻發現他還在機床前工作。那認真的工作勁頭,像絲毫沒有接到解聘書一樣。

老板很驚訝,問道:“艾瑞克,你在幹什麼?難道你不恨我?”

艾瑞克抬起頭,笑著說:“先生,盡管您已經不是我的老板了,可是我還是很尊敬您,是您給了我工作的機會。您今天之所以這樣做,我相信也是迫不得已的。現在離下班還有半個小時,我不能就這麼直接走人,我要把活幹完再走。因為,這裏有我的夢想,這和處境沒有關係。”

艾瑞克的話讓老板的雙眼濕潤了。3個月後,老板給艾瑞克打電話,聘請他重新回廠工作。回到廠裏,艾瑞克發現,這次公司最先招聘的便是他,當初和他一起被解雇的同事,依然在人才市場上奔波求職。此時的他,已不再是一名普通的流水線工人,而是榮升為車間主任!

為什麼,隻有艾瑞克可以在夢想的路上大步前進?因為他沒有將夢想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人們往往熱衷於談論夢想,卻隻把它當作一句口頭禪,從來沒有認真地去嚐試實現。所以,這些人永遠不能取得像奧巴馬那樣的成就。

在美國,有一位名叫摩西的老太太,她做了一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從80歲才開始學畫畫。然而,就是在所有人不理解的情形下,在她100多歲時,終於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畫家。

生命不能單純以數字計算,理想也不能流於口頭。盡情地用生命來拚搏,你的人生就會越來越精彩,夢想就會越來越接近。與摩西太太相比,我們的條件會更好:有年齡的優勢,有充沛的精力,還有誌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你如果還不能實現理想,就必須從自身多找原因。

所以,年輕人不要抱怨“自己的父親不是李嘉誠”。為什麼你不能如奧巴馬一樣,將夢想付諸行動,用自己的雙手開創未來呢?不要隻做一名空想家,幻想著什麼時候才能擁有公司,什麼時候才能成為千萬富翁。想著中彩票頭獎,卻連起身去買彩票都不做的人,怎麼會成為另一個奧巴馬?

光有理想是不夠的。行動的力量,才是實現理想的關鍵所在。碌碌無為不是因為沒有理想,而是因為對理想遲遲不能做出具體行動,或是碰到一點困難就退縮、放棄。記住英國著名文學家勞倫斯的這段話吧:“要想成功,在於養成迅速去做的好習慣。隻要細細觀察那些成功人士,就不難發現,並不是他們的知識、眼光、觀念多麼的出類拔萃,理想和目標多麼的崇高遠大,隻是因為他們能為理想立刻行動起來。”

“令我念念不忘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追求過分的安逸或無風險的生話,否則,就會導致我與其他所有人毫無區別!”崇拜奧巴馬的你,別因為貪圖享受,忘記理想的存在。隻有為了理想不斷去拚搏,你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