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思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2 / 2)

對於正處於恐慌期的美國民眾來說,這份計劃無異於一劑強心藥,讓焦躁的心情逐漸平穩,讓即將連任選舉的奧巴馬有了厚實的籌碼。因此,奧巴馬敢如此自信:“我強烈地感覺到,這不僅僅是一個短期解決方案,更是為美國經濟長久而持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常說,奧巴馬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但這絕不能隻靠空洞的理想口號來實現。信念、能力,這些是你的“硬件”,但在“硬件”基礎之上,你還要有“規劃驅動”,從而激活“硬件”。

作為一名跨國集團的高層領導,今年40歲出頭的楊帆女士在下屬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有一天,一個入職不到一個月的女大學畢業生找到了她:“楊老師,我感到自己對現在的工作並不滿意,我的生活目標是找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可是,現在的工作讓我連日常生活都滿足不了,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這樣的職場新人,現實中很常見,楊帆也接待過許多。楊帆問道:“如果你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那麼,你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呢?”

女大學畢業生想了想,說道:“我也不知道。我想去從事銷售,可是我沒有信心;但如果不去,又覺得做銷售工作非常賺錢。總之,我是非常矛盾的。”

楊帆繼續說道:“你認為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自己?”

頓時,這位女大學生沉默了。過了許久,她吞吞吐吐地說:“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一直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我想,我必須得有一個明確的規劃了。”

楊帆說:“現在你就要去做兩件事:第一,看清楚你要的是什麼,做一個整體的規劃。第二,將你的規劃努力實踐,盡可能地條理性,這樣,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楊帆女士說得沒錯,真正阻撓自己成功的,不是決心和毅力,而是那種“飄”的狀態——沒有規劃,隻顧胡碰。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是如此,他們在工作中喜歡幹到哪兒算哪兒,從來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明確的目標,就如一隻沒有目標的老虎,即使它在奔跑,也鎖定不了任何獵物。到頭來,它隻能在饑餓中結束自己的一生。

說得更直白一點,不懂規劃的年輕人,好似花了一堆時間在規劃婚禮的大齡女青年,但從來都沒有結婚的打算,結果隻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規劃要趁早,這不僅可以讓你牢牢把握人生主動權,甚至還會幫助你化危機為機遇。正如奧巴馬提出的經濟計劃,其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沒有將當前這場災難僅僅看成是一場危機,反而看成是一次曆史機遇。因此,他既顧及眼前危機,更考慮長遠戰略;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比如,他將教育投入和醫保改革同時納入其中,將能源獨立與環境保護也考慮在內,這些都關係到國家的長遠發展。這樣的總統,又怎會得不到民眾的支持?

2009年,林芳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然後留校任教。念書時,她沒有對職業生涯進行考慮,隻是覺得對校園生活比較熟悉,認為教師這一職業也許會很適合自己。

但是,林芳卻沒有想到,大學教師這一職業包含著很大一部分理論研究工作,而她在這方麵並不擅長。“我就像方頭釘碰到圓口孔”,她說。教了三年書,林芳最後承認自己並不適合教師這份工作。

可以說,林芳正是現代年輕人的寫照:機動性強,敢打敢拚,卻從來不會規劃自己的路,有時走在了一條“絕路”上卻依舊渾然不知。值得慶幸的是,林芳亡羊補牢,猶時未晚,她把工作中自己喜歡及厭惡的因素考慮了一番,總結出自己最喜歡跟人打交道。於是,她決定在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尋覓職位。經過一年學習,她得到了一個初級人力資源的職位。6個月後,部門經理離職,她接替了經理職位。

年輕人,無論你的奮鬥方向是獨立創業還是在職場打拚,都應像奧巴馬一樣,在出發之前設定好行動線路。這樣,我們既不會錯過夢想已久的地方,也不會經過千辛萬苦的跋涉卻到達了自己並不喜歡的景點。規劃,可以對你的設想進行科學分析;規劃,可以作為實現夢想的指導。這,就是奧巴馬給我們帶來的啟迪!

人生無處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