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從容淡定才是強者風範(1 / 2)

“坎坷算什麼!”

我們知道,奧巴馬有著極強的能力,然而,他同樣也遇到了無數的坎坷。尤其在20世紀末,他更受到了一係列的打擊。當時,隨著州參議員的第一個任期即將結束,奧巴馬的目光開始投向了伊利諾伊州的第一國會議員選區的換屆選舉。

這個選區一向都有選舉黑人議員的傳統,因此,奧巴馬認為自己穩操勝券,決定挑戰代表芝加哥南區的黑人國會眾議員鮑比·拉什。不過,這個決定並不被朋友看好,因為芝加哥南區是拉什的大本營,這裏的選民大都是民主黨派的工人階級黑人。

但是奧巴馬卻不這麼認為。1999年初,拉什競選斯普林菲爾德市長,挑戰時任市長的理查德·戴裏,遭遇慘敗,他在黑人選民中的支持率頓時一落千丈。拉什的失敗讓奧巴馬看到了機會。

然而,奧巴馬的如意算盤卻被打亂了。作為州參議員,奧巴馬代表海德公園選區,在那裏他非常受歡迎,但是在拉什的國會選區,奧巴馬尚屬無名。而且,有人批評說他膚色太白,不是一個徹底的黑人。

雖然,奧巴馬自己感覺比拉什優秀,認為拉什並沒有為自己的選區做過什麼事情,但是大多數選民不這樣認為。畢竟,53歲的拉什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出生於芝加哥,是前市議員,從l992年起就占據了議員的位置,四次連任,選民們沒有理由讓別人來代替他。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拉什的知名度是90%,而奧巴馬的知名度僅為11%。

這個時候的奧巴馬才意識到自己的路將會多麼坎坷。他本來希望得到市長戴裏的支持,沒料想戴裏直接告訴他,自己看不到他有一線獲勝的希望。戴裏告訴奧巴馬,拉什競選市長失敗並不代表他會在眾議院選舉中敗給一個新人。

堅忍的奧巴馬依舊沒有放棄,他辯解說拉什沒有領導能力,缺乏遠見。但此時有人說,奧巴馬的辯解隻是學院派的說教。奧巴馬的一位競選助手在一次教堂演講中親眼看到,奧巴馬在台上演講的時候,台下有聽眾睡著了。

這樣的打擊,不可謂不沉重,但奧巴馬決定堅持下去。就在這個時候,拉什的兒子休伊在南區的一個街道上被槍殺。奧巴馬的競選團隊發現,在兒子休伊成長的過程中,拉什基本上沒有管過他,主要是一位姑姑在撫養休伊,這讓奧巴馬感到機會來了。

原本,奧巴馬想利用這種負麵的新聞作為競選策略,但在拉什的兒子死後,再這樣做已經完全沒有意義,因為此時猛烈攻擊拉什,無疑會適得其反,畢竟整個州,都在同情這個失去了兒子的父親。因此,奧巴馬贏得競選基本上已經不可能了。

沒有得到市長的支持,估計要麵對著競選宣布失敗,此時的奧巴馬在政界幾乎看不到光明。堅忍的奧巴馬當然不會就此妥協,然而,他的坎坷還沒有結束。

由於拉什的兒子是被槍殺,加之伊利諾伊州各社區槍支犯罪十分猖獗,因此,州長向州參議院提出臨時特別議案,希望將非法擁有槍支定為重罪。此前,奧巴馬一直是支持類似主張的,但就在這關鍵時刻,身在夏威夷的奧巴馬卻以女兒生病為由拒絕回去。因為,他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他需要多陪陪家人。

後來,該議案以3票的微弱劣勢未獲通過,奧巴馬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指責;他同時也失去了一次在支持該法案的民眾麵前的表現機會。拉什也趁機譴責奧巴馬錯過了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投票,沒有履行自己的職責。

最後,克林頓總統徹底斷送了奧巴馬的獲勝希望。克林頓打破了總統在黨內選舉競爭中保持中立的原則,在一次大型選舉活動中宣布支持拉什。拉什獲得了61.02%的選票,比奧巴馬的30.36%多出一倍。就這樣,奧巴馬的競選遭遇失敗,他簡直到了人生的最低穀。

這一段時期是奧巴馬進入政界以來最黑暗的一段時光。然而,後來的故事我們卻都知道:他成為了國會議員,進而成為了美國總統。短短幾年,為什麼奧巴馬會迅速崛起?這是因為,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並沒有打消掉他的政治熱情,他想要通過從政這條路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隻要擁有堅韌的信念,我們勢必會邁過坎坷。奧巴馬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通往成功的道路多麼曲折,無論你要經過多少次狂風暴雨的襲擊,隻要你心中有夢想,隻要你追求夢想的熱情不滅,那麼你就一定能夠在風雨之後看到絢爛的彩虹!

從不說“不能”

2008年初,全球經濟危機大爆發。此時的美國民眾,都帶有一種濃鬱的沮喪情緒,為未來感到擔憂。而奧巴馬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然而,就在這一年的3月18日,他的一次演講,卻展現出了最為積極的心態,給民眾帶來一針強心劑。這次演講,就是著名的“為了更完美的聯邦”。在這次演講中,他如此說道:“我們深陷其中許多年的種族僵局,與那些批評我的黑人和白人評論員的觀點相反,我從不曾天真到相信單憑一次競選巡回,或單靠哪一個候選人,特別是像我這樣一個自身並不完美的候選人,就能擺脫我們的種族分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