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把口才練好是最劃算的事(1)(2 / 2)

很多年輕人之所以感到自己總是與成功無緣,關鍵不在於能力,而是語言沒有磁性。就像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大學曾經邀請某學者進行寫作知識講座,但同學們的反應都不好,認為這個學者太過古板,讓人不免昏昏欲睡。

當學校得知這一反饋後,立即更換了一名講師——張教授。同學們以為,這位教授和之前的一樣,都是空洞地講上一個小時,誰知張教授剛一開口,就讓他們來了精神。

張教授是這樣對同學們做開場白的:“請問同學們,男生和女生回到宿舍時,摸鑰匙開門的動作有什麼不一樣呢?”

張教授的話讓台下一片嘩然。緊接著,大家開始了熱烈的討論。隨後,有的同學舉手回答,有的幹脆掏掏口袋,模擬一下自己回宿舍時找鑰匙的動作。

等到學生們都說的差不多了,張教授才開口說話:“據我觀察,大多數的女生在上樓梯時,手就在書包裏摸摸索索,走到宿舍門口,憑感覺捏住一大串鑰匙中的那一把鑰匙,往鎖孔裏一塞,正好門開了。而大多數的男生呢?他們匆匆忙忙地跑到宿舍門口,‘砰’的一腳或一掌,門不開,於是想起找鑰匙。摸了書包摸褲袋,摸了褲袋又摸衣袋,好不容易摸到了鑰匙串,把鑰匙往鎖孔裏一塞,打不開,原來鑰匙摸錯了。”

這一席話,讓同學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有的同學還不住地點著頭。見到效果很好,張教授趁勢總結道:“把男女生回宿舍摸鑰匙開門的動作描述出來,就是細節描寫,而細節描寫的生動,又來源於對生活的細致觀察。”

就這樣,一堂課在充實、輕鬆的氛圍中過去了,而張教授,更是籠罩在了同學們的掌聲之中!

張教授之所以可以贏得學生的掌聲,就在於他的語言充滿了磁性,打動了同學們的心。他用語言為自己塑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形象。所以,針對語言,才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論述: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反之,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壞事。

回憶一下你周圍的那些人,你一定會發現這樣的事:那些口吐蓮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幽默風趣的人,在人群中總能夠成為焦點。他們可能其貌不揚,但卻能夠贏得很多人的青睞,無論上司、同事、下屬,還是異性夥伴;他們可能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卻能夠遊刃職場,或是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因為,他們有足夠的魅力,可以讓人無條件地對其折服。

語言如你的形象、涵養一樣,都是提升個人形象的關鍵環節。例如卡耐基、多羅茜·利茲等,他們的成功就在於語言充滿魅力。懂得語言的技巧,就等於抓住了人生的脈搏,它會助你散發出無窮無盡的磁力,讓你永遠站在成功之巔。

想讓語言充滿磁性,我們就必須學會真誠。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在觀看影視、戲劇節目或者是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之所以能夠被裏麵的語言和情節所感動,多是因為真誠。如果沒有生活胡編亂造,那麼就很難打動人。

再來看看奧巴馬的偶像——著名總統林肯是如何在語言中巧妙注入真誠,從而充滿磁力的吧。

林肯曾經是一名律師,專門為窮人打抱不平。有一年,一位在美國革命中陣亡兵士的遺孀——一位年邁的寡婦,蹣跚地走到林肯的律師事務所,泣訴某位政府行政官員在她領取400元撫恤金時,竟苛索她200元的手續費。

當林肯得知此事後,不由勃然大怒。為了在法庭上能辯論勝利,他在做準備時,還特別讀了華盛頓的傳記和美國革命戰爭史。到了開庭那天,他先追述當初由於美國人民所受到壓迫而激起的民族熱情,乃至群起為自由而戰。他描述了他們所經曆的艱難困苦,包括如何克服嚴寒,走過冰天雪地的廣大地區。

林肯的話讓所有人不住地點頭。這時,他突然憤怒指責那位行政官員,痛斥他竟敢剝削當年為國捐軀的一位兵士之遺孀的半數撫恤金。隻見他目光怒視著那位被告,全身激動,幾乎想剝了那位行政官員的皮。

到了最後陳述時,林肯的言語更加犀利了。他大聲疾呼:“時代向前邁進,1776年的英雄已經死去,他們被安頓在另一世界。在座的證人、先生們,那位兵士已經安逝長眠,而現在他那年老、衰弱、又跛又盲、貧困無依的遺孀卻來到你我的麵前,請求為她求取公平,請求同情和幫助與人道的保護,我們這些享受革命先烈為我們爭取到自由的人們是否應該援助她呢?”

頓時,不僅是聽眾,就連大法官和陪審人員也滿含熱淚。最終,林肯贏得了勝利,而他也被譽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口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