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把口才練好是最劃算的事(2)(1 / 2)

也許,正是因為對偶像的崇拜,奧巴馬學會了林肯的語言技巧,一位語言天才就此誕生。他可以讓所有人流淚、讓所有人歡笑,甚至連競爭對手也不得不俯首稱臣。我們就應該多向奧巴馬學習,以此產生強大的個人磁力。的確,你也許不能如奧巴馬一樣成為美國總統,但是你可以在自己的天空下,贏得“口才專家”的美譽!

說服他人不靠爭吵

在形容奧巴馬時,我們常說這樣一個詞:風格。這裏的風格,絕不僅僅隻是穿衣風格貼切這麼簡單。奧巴馬的風格,更多時候是體現在與競爭對手的交流上。我們何時見過,奧巴馬與對方爭得不可開交,爭得臉紅脖子粗?

恰恰相反,無論受到何種攻擊,奧巴馬都會以一種理智的態度對待。他或是巧妙地退讓,或是幽默地反擊,總是用一種看似溫和的語言來辯解。也正是這種態度,讓競爭對手難於繼續死纏爛打,最終消了火、滅了氣焰,不得不被其說服。

不過,很多年輕人進行說服時卻總忘記這一點,總是讓說服演變成為爭吵。不可否認,人有好辯的本性,因此我們常常不自覺地陷入與人爭吵之中,但爭吵的結果,十有八九是雙方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確的。最後,我們不得不置身於這樣的旋渦:越說越爭,越爭越不服。結果,你不僅沒有成功說服對方,反而還樹立了一個敵人。

打個簡單的比方: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時裝店,非常喜歡一件衣服。這時候,店主一定會努力說服他購買。但是,顧客說:“這衣服有點貴。”店主馬上開始反駁:“這衣服才不貴呢。”於是雙方針鋒相對,圍繞衣服是否太貴的問題開始爭吵。在這種情況下,達成交易也就變得越來越不現實。

這一點,即使外國的年輕人也是如此。就像布魯斯,他是一個英國人,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任商務部經理。

在這家公司,布魯斯度過了三年的時光。雖然他並沒有取得什麼輝煌的成績,但可以算得上是兢兢業業、勤奮有加。正因為如此,當他看到自己的工資沒有上漲時,心裏不免有些不舒服。畢竟,他隻身來到中國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布魯斯決定和老板商談,給自己加薪。第二天一早,他西裝革履地來到了老板辦公室。可是,在他說明要求後,加薪的願望不但沒有實現,反而被老板“將了一軍”。原來,對於公司來說,布魯斯所在的部門是成本的中心,公司正在決定是否要撤銷這個部門。

老板的決定讓布魯斯立刻坐不住了,他拍著桌子大喊道:“你憑什麼這麼對我!”

老板耐心地說:“布魯斯,現在經濟不好,難道我這麼做有錯嗎?”

此時的布魯斯早已忘了什麼叫做風度,他不顧形象地咆哮道:“NO!你們不能這麼對我!你們必須給我加薪!”他企圖以“高嗓門”戰勝老板,同時也保留住自己的部門。

然而,這樣的爭論自然不會有好下場。布魯斯不但沒能為自己掙得利益,反而還招來了一群看客。一時間,公司內部都知道了這件事情,甚至連合作夥伴也得到了消息,紛紛打電話過來詢問,這讓老板的麵子很掛不住。

布魯斯的加薪要求成了這件事情的導火線,一個星期之後,這個部門便被撤銷了,而布魯斯也不得不收拾行囊返回英國。因為這件事在業界傳開了,沒有一個公司願意接受這樣一個“不懂規矩”的人。

布魯斯的初衷沒有錯,但他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保持良好的態度,把交流的大門關上了。一個原本應當友好的交流,最終變成了爭吵,布魯斯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其實,真正懂得說服別人的人,從來都不是靠聲調來取勝的。聲調提高時,證明你已經憤怒了。憤怒是一種情緒的波動,在這種情緒下,人的意誌力和自控力都會受到影響,不管是言語還是行動都可能會顯得“過分”。這時候,你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讓人誠服的,反而還會招來更多對立的態度,樹立更多的敵人。

所有人在爭吵時,都會與布魯斯一樣,缺乏思路、隨心所欲,甚至動用謾罵、侮辱、諷刺、挖苦的方式。如此說服,自然得不到良好的結果。

那麼,我們該如何規避說服中的情緒激動呢?我們要冷靜下來,設法讓對方說他要說的話。即使你不讚成他們的意見,也應該向他們表示你能夠完全了解他們的態度與地位。

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做法就很值得我們學習。身為總統,他會麵對各種挑戰,而他總是和顏悅色地說:“親愛的朋友,妙哉妙哉,你到這裏來和我爭執這個問題,真是一個妙人!但在這一點上,我們兩個的見解自然不同,讓我們來講些別的話題吧!”

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過:“如果你老是爭辯、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是空洞的獲勝,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避免爭吵,這才能讓說服繼續下去,而不是與對方糾纏在一起,最終不歡而散。至於那些不理智的氣話、髒話,則更要讓它們爛在肚子裏。

得人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