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堅持廢太子為庶人,圈禁高牆,恐怕皇帝也不能反對。
因為太子無義在前,反對的人也不會太多,這件事做的不會有太大的阻力。要知道,建文帝有兩子,到現在還關在鳳陽高牆之內,從幾歲的孩童一直關到過了中年,雖然這般狠毒,但天底下人最多覺得不忍,但並不會有人反對。
因為這是維持統治,包持安定的最基本的做法。
現在的做法,雖廢太子,但仍然不失厚道。眾人一聽,便知道是張佳木的建議,不然的話,太子撈不到這樣的好地方,也沒有這麼大的好處。
“佳木雖現在一手遮天,但終究不失仁厚之心。”薛恒聽了,大感安慰,不顧場合,向著薛暄低語起來。
“誠然!”薛暄也很高興,答道:“不過還得看看,底下必定有官職之變。要是佳木更進一步為公爵,再掌京營,過幾年怕就能請九錫了吧?”
“不一定,且聽著。”
後頭果然還有詔旨。
大變頻生,也非得有穩定人心的大詔不可。如果不是有張佳木在,怕是皇帝得罪已詔,但有張佳木在,一切便是輕鬆隨意的多。
隨著第二封詔旨的宣讀,場中諸人都是喧鬧起來,甚至連禦史也顧不得糾彈失儀……實在是,詔旨的內容叫人太過震驚。
兩道旨意,其實都是法理不全的中旨。沒有經過內閣副署的程序。
但在這個時候,怕是沒有人來挑這種mao病了,第一道詔旨大家還有心理準備,但第二道詔旨,卻是如天雷滾滾,震的人耳鳴眼hua,震驚不已。
第二道旨意,便是宣布重立宰相的旨意。
這也是老王驥入宮之後,與皇帝商量後的結果。
張佳木要求重開大都督府,立三省與都督府抗衡,再立議院監察兩府,代表天下民意。而同時,張佳木願意把大都督府的後勤保障權讓出一部份,並且把軍隊監察權jiao給三省文官。
這樣,最少在張佳木身後的大都督不會如他這麼強大,甚至是強大到了可以威脅皇權的地步。
而對皇帝而言,這樣皇權是被壓縮了不xiao下來。但在當前的局勢下,這樣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對王驥這樣的元老重臣來說,壓製皇權反而是很樂見其成的事。有明一代,文臣倒是一直這麼努力的。
但權術代表不了製度,沒有製度的支持,隻能耗費很多心血在不該用的地方。
比如張居正的勾結馮保,如果張居正不是輔,而是堂堂中書令,又當如何?
三省製度也有缺點,就是互相牽製,皇帝可以居中左右。
但現在隻立一省,或是以中書省來領導門下和尚書,還不是時候。
總得十年二十年後,尚書省成為後世政務院那樣的機構,專職政務,尚書令比中書令低一等,還得受直接的指揮,而門下可以裁撤,歸於議院下屬的專門機構。
但現在隻恢複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而且名實相符,並不會加同平章事,隻有中書令一人,門下shì中兩人,尚書左右仆射兩人這五個人為真宰相,同在政事堂內,勾當處理國政大事。
當然,眾人也是聽到,沒有勾當軍國事的字樣。
“看來,是要重開大都督府,或是樞密院。”
“宋朝的兩府製度也不壞,不過樞密使肯定就是張佳木了,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不算過份。”
“有中書大府,我輩也算是有了主心骨,以後兩府相抗,堂堂正正,也不懼一個武夫權重了。”
“妙極,妙極!”
除了少數腦子不清醒的人之外,恐怕也沒有誰認為朱元璋廢丞相是對的。況且現在內閣就是事實上的丞相,這一點更是人盡皆知。
既然名不正言不順,縮手縮腳的,現在不如重立大府,以後在朝為官的,可以往著丞相這個文官的最高層次努力了。
至於丞相例封侯爵,一任必滿四年,最多兩任等細節,注意的人反而少的多了。
兩份詔旨一讀完,皇帝便道:“卿等宜努力國事,丞相等官,朕將再有詔旨,散朝罷!”
眼前群臣已經不管不顧,沒有人理會皇帝的心思,但現在拱手削權,再又廢立太子,皇帝的心情無論如何也談不上愉快。
好在,現在大事定局,兩府重立,將來可以省很多心。
而且,在這種製度下,朝局要安穩的多……皇帝也實在是不想再經曆這些一次又一次的政變了!
兩份詔旨一下,雖然沒有一個字提到張佳木,但人心大定!
===
請今天看到的朋友別忘了去收藏我的新書,最好丟幾票再走,謝謝大家~
-www*69zw*com 六|九|中|文|書友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