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使命的奔撲(1 / 2)

大漢景至十四年,十月,初冬。

早晨。

太陽用溫暖撕裂了冬的寒冷,暖暖的陽光灑向大地,隻在風起時,才帶來點點涼意。

方子舒帶著顧千裏準備行裝,其實也沒有多少東西,一黑一白的兩匹馬上,各有兩個兩尺大小的棕黃色皮箱。

皮箱是方子舒用馬皮製作而成,和後世的行李箱很像,箱子裏是從老鷹山得來的金銀珠寶等。

不管在哪,無論什麼時代,金錢永遠是最直接的通行證。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你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一切都收拾妥當以後,和依依不舍的爹娘,還有哭鼻子的妹妹告別,帶著顧千裏牽著馬朝南門關走去。

來到南門關,眾人已在等候,和眾人打了招呼,一行二十多人出了南門關,縱馬朝南疾行。

經過兩天的長途跋涉,第三天的上午,來到了曲江縣城。

縣城建於二百年前的大秦時期,城牆總周長八公裏左右,牆高約五丈,麵積約三平方公裏的曲江縣城,宛如烏龜向南爬行,因此有“龜城”之稱。

曲江縣城城牆高大厚實,呈方形,城門有南、北、東三座。

其中南門為正門,是縣城的主要入口。

城牆上有許多箭垛、瞭望台,城牆下兩丈外是護城河。

眾人紛紛下馬牽馬而行,在李天成的帶領下,從南門而入。

進入城內,眾人滿臉激動,東瞅瞅西看看的打量起來,都覺得新鮮不已。

方子舒也是第一次來曲江縣城,對縣城同樣也充滿了新鮮感。

城內的街道彎曲狹窄,兩旁是建築群,有民居、廟宇、商鋪等。這些建築大多采用了傳統的木結構和磚瓦結構。

曲江縣城比順安縣城小一點點,但比順安縣城建設更早,城裏房屋與設施也更加完善。

彎曲狹窄的街道上,人很少,稀稀疏疏的,顯得也很懶散,穿著也要好一些。

小小的曲江縣城,表麵破落,內涵卻很豐富。

李天成帶著眾人朝右邊的縣衙走去,也一邊給大家介紹著縣城。

城牆、店鋪、街道、寺廟、 民居等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整座城池對稱布局,以市樓為軸心,以南大街為軸線,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廟、右武廟,東道觀、西寺廟的禮製格局。

城內街道格局為“土”字形,整體布局遵從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八卦圖案

在曲江縣城,沒有小橋流水,卻有一種質樸,沒有順安縣的破落,依然青磚綠瓦的淡薄。

曲江城內民居,以磚牆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尊卑有序。

大家族則修建二進、三進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

院內大多裝飾精美,進門通常建有磚雕照壁,簷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礎、門柱、石鼓多用石雕裝飾。

一行人來到縣衙,方子舒內心有些震撼,縣衙外形就像一個縮小版的皇宮,左翼有觀風樓,右翼有樂樓,前有照壁。

眾人從馬背上下了行李,把馬交給衙役送入馬廊。

李天成帶著眾人朝縣衙內走去,一邊走一邊向方子舒等人介紹著縣衙的建築。

曲江縣衙坐落於平遙古城中心偏右,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南北軸線長七十餘丈,東西寬三十餘丈,占地三十餘畝。

曲江城為縣治所在地,設官蒞事,必有常所。

建築群主從有序,布局對稱,前朝後寢,左文右武。

進入衙門內,沿中軸線自南而北有儀門三間 、牌坊一座 、大堂五間 、宅門三間、二堂五間、內宅五間,儀門外之東西廂房,各七間為賦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