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靠,幹了(1 / 2)

李天成、張光達陷入了回味與沉思。

李紫嫣則滿眼小星星的看著方子舒,有柔情、有仰慕、有幸福、還有自豪。

良久,李天成看著方子舒與自己的閨女,眼裏全是欣慰與讚賞之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李天成輕誦了幾句,不由深有感觸的說道: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升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誌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真是字字珠璣,誨人至深啊”

“是啊,公子之大才,下官深為佩服,名雖誡子,實為誡天下萬民,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公子此文,短小精悍,言簡意賅,字裏行間透著清新與雅致,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當為修身立誌的名篇。”

方子舒聽兩人如此誇獎,還是有點不好意思,自己是學醫之人,看過各類古書、雜書不少,還算記憶不差,否則難以自圓其說。

“嘿嘿嘿…謝謝兩位縣太爺誇獎,我本有意在未來時機合適之時,廣開義學,教化於民,文救於民,亦治於民,文化關乎國之命脈,文化興則國興。反之,文化不興,則國不興,文化殤,則國亦殤也”

“欲求國富民強,不止於物質,更甚者,乃為精神富足,外財與內財俱有,知識與信仰同重,接受與施合並行,擁有與享有兼備,並非金錢與物質的堆砌,而是內心的滿足和充實”

方子舒一番以文救世,從物質財富上升到精神財富的理論,也讓李天成和張光達兩人深有觸動。

方子舒深知,造紙對文化發展深遠的影響,對文化傳承和教育的普及,都能起到難以想象的幫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沒有先進文化的支撐和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能走得多遠。

隻有得到先進文化的滋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才會健康持續地向前發展。既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

兩人混跡官場多年,心裏非常清楚文化對於一個時代的影響有多大,世家門閥、權臣勳貴更是了然於胸。

世家大族不僅擁有龐大的經濟實力,還掌握著文化、人才等資源,成為當今天下的主要力量。

他們通過門第、血緣、文化等壟斷政治權力,形成了獨特的門閥政治。

亂起之時,以武而得天下,天下太平後須文治於天下,而世家門閥以文而控天下,無疑是在殺雞取卵。

而如今,方子舒以文而開化天下,無疑是另辟蹊徑,徐徐圖之,看似無謀天下之心,實則在無形當中形成了不可輕視的文化影響。

“子舒之深謀遠慮,讓成伯驚佩,首先解決民生溫飽,再以文化形成凝聚,從而產生信仰,最終國富民強”

李天成對方子舒的言論深為讚同的同時,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隨即有些激動的繼續說道:

“興文匽武,以文而治天下,至此,天下將歌舞升平,繁榮昌盛 ,好,真是太好了,子舒以文而謀天下,當開萬載盛世,哈哈哈…”

“呃…”

一聽李天成對自己心思錯誤的解讀,方子舒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公子乃經天緯地之才,文韜武略當世無雙,若得大勢,以文治武功於天下,當得大興。公子有救世之心,卻無圖萬世霸業之意,實乃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