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知己知彼(21) (1 / 1)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也太麻煩了。有句話說得好,辛辛苦苦,過舒服日子;舒舒服服,過辛苦日子。我把這句話換成“股票投資版”,那就是:辛辛苦苦,買放心股票;舒舒服服,買風險股票。這正是巴菲特知己知彼的第三個原則“不懂不投”的真正意義所在,我們最大的風險往往來自於投資那些我們並不太懂的公司股票,而我們最大的收益往往來自於投資那些我們真正懂的公司股票。

巴菲特告訴我們,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你自己,同時真正了解你選定的上市公司,嚴格遵守三條選股戒律:不能不選,不熟不選,不懂不選。

這三條選股戒律從反麵體現了知己知彼原則,意思是不知己、不知彼就不要選。這三個選股戒律的共同點是自製,巴菲特正是依靠高度的自製力,把自己的投資範圍限製在很小但成功率最高的能力圈內。我們看到的幾乎所有成功學書籍中最強調的是要自信,自信,更加自信,而投資上大獲成功的巴菲特卻一再強調要自製,自製,更加自製。巴菲特說:“我們認為,在投資中保持克製是最明智之舉。”①

我們中國的孫子兵法《九變篇》強調為將者要自製:“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翻譯為“股票投資版”就是:股有所不投,錢有所不賺。

你不懂的股票不屬於你能力圈範圍,這些股票再牛、再賺錢,但不屬於該賺的錢,你不必眼紅,也不必自責,你隻要盯緊你懂的公司股票,賺自己能夠賺到的錢就行了。

盡管有時購買那些自己一無所知的股票的人們也可能會撞大運,碰上一隻大牛股賺了許多,但是本來有十拿九穩的機會不投,為什麼非得去冒險投資十拿九不穩的股票呢?如果你是一位象棋高手,為什麼非要和別人賭乒乓球誰打得好呢?

巴菲特最欣賞的是IBM的托馬斯·J·沃森爵士的態度:“我並非天才,隻是在某些方麵我比較聰明。我的成功在於我隻專注於在這些方麵進行努力。”②正如中國海爾集團的CEO張瑞敏所說的“要把最簡單的事做到最好”。所謂最簡單的事就是你能做好的事。巴菲特告訴我們:“隻投資於你熟悉、你了解的公司,反而會賺得更多。胡亂投資那些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公司,往往隻會虧得更多。”“自製”正是這一章中巴菲特告訴我們知己知彼原則的核心:想在人生道路上不犯大錯、確保成功的人,一定要自製。那些沒有能力進行股票投資的人,一定要自製:不能不選。想要在股票投資上不犯大錯、確保成功的人,一定要自製:不熟不選,不懂不選。

我們今天一再強調的巴菲特三大選股戒律:不能不選,不熟不選,不懂不選,最後可以歸納為一句話:自製,自製,再自製。

在這一章,我們把巴菲特選股的能力圈總結為三大選股戒律:不能不選,不熟不選,不懂不選,把巴菲特深入了解真正開發上市公司的方法歸納為多看、多聽、多摸。那麼是不是隻要自己熟悉了解的公司就可以投資了呢?巴菲特所說的超級明星股還應該符合什麼樣的標準呢?我們又該如何分析和把握公司業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呢?請看下一章《一流業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