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陰謀詭計的牛刀小試(2)(1 / 1)

為了將丹普斯特公司的管理層架空,完全掌控這家公司,巴菲特從湯姆·納普和沃爾特·施洛斯手中私下收購股份。他還欺騙合夥人說,丹普斯特公司雖然“會妨礙合夥公司短期的業績表現,但能強力保證幾年以後的最佳結果”,賣力地鼓動他所有的合夥人掏錢買丹普斯特的股票。但事實是,從1956年至1960年,丹普斯特股不斷下跌,後來巴菲特差點陷入血本無歸的境地。

不管怎麼說,在巴菲特的軟磨硬泡之下,丹普斯特家族將自己所有的股份都轉讓給了他,最終他如願以償地控製了公司70%的股份,成了董事會主席。一旦獲得絕對的權力,巴菲特任人唯親的專製作風開始表現出來了,他想將自己的親信哥倫比亞大學同學鮑勃·鄧恩招來做丹普斯特總裁,負責所有管理工作。但鮑勃·鄧恩拒絕了他。最後,芒格找到了自己的一個好友哈裏o波特爾來接手這家公司。哈裏·波特爾一上任,就裁減了幾個部門,解雇了一百多個員工。這讓人想起20世紀80年代的“企業再造”,所謂縮小規模與改變企業業務流程,不過成了企業經理與大股東們剝奪員工利益,將員工掃地出門的借口,他們將企業經營的問題統統嫁禍於底層員工身上,“企業再造”變成了解雇成千上萬工人的同義詞。哈裏o波特爾與後來的“企業再造”如出一轍,他將所有利益全部收歸巴菲特,而讓員工們承擔所有的痛苦與損失。巴菲特卻得意洋洋地讚揚道:“毫無疑問,哈裏正是我需要的人……他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1963年,巴菲特將哈裏·波特爾命名為合夥公司年度人物。

巴菲特就是資本的人格化,他對資本投資回報的愛好就像老鼠愛大米一樣的本能。至於企業關閉,資產拍賣,工人下崗,地方發展,對他來說,那都是理所當然無須考慮的事情,隻要他自己能賺到錢就行。巴菲特打算偷偷讓丹普斯特公司破產,然後進行資產清算大賺一筆。這對僅有1.2萬人口的比阿特裏斯市來說是一件後果非常嚴重的事情。在這個小城市,人們都是沾親帶故的,本來無緣無故讓很多人下崗就已經引起了當地人對巴菲特的懷疑。現在他的舉措讓大家更進一步地認清了他貪婪無義的嘴臉--巴菲特隻是奔著錢而來,絕不會考慮當地人的生存問題。

比阿特裏斯人終於開始激烈反抗了。據《滾雪球》記載,當時全市的人發起運動反對巴菲特,他們籌集了280萬美元,其中175萬美元將公司所有權買下,讓這家當地最大的企業仍然留下來,剩餘的105萬美元用於擴大企業規模。整個城市沸騰了。公司創始人之孫查爾斯o丹普斯特找到一家投資集團保證提供給企業充裕的運營資金,當地媒體《比阿特裏斯每日太陽報》熱烈支持本地人的反抗活動,當市長在當地廣場最終宣布巴菲特被擊敗時,比阿特裏斯所有的警笛和鍾聲齊鳴。巴菲特的陰謀終於被挫敗了。最終,巴菲特將丹普斯特製造公司的股份轉讓給了其他三家公司,但還是賺了230萬美元。

從巴菲特這兩個操縱企業的早期經曆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為了利潤而無所不用其極。在後來的幾十年中,巴菲特從來沒有用過所謂價值投資的理念,而一直是依賴於這樣的欺詐與操縱的伎倆來將別人口袋裏的錢放入自己的口袋。這便是他成為世界首富的終極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