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3 / 3)

致命投資理念七:我知道未來將會怎樣—而且市場“必然”會證明我是對的。

現實:這種理念是投資狂熱的一個常見特征。就在1929年股崩前幾個星期,實際上每個人都相信歐文·費希爾(IrvingFisher)的話:“股市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永久性高點……”當黃金價格在20世紀70年代暴漲時,人們很容易相信惡性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在雅虎、亞馬遜、eBay和數百家“網絡炸彈企業”的股價天天上漲時,你很難反駁20世紀90年代的華爾街頌歌—“利潤不是問題”。

這是第一種投資理念的一個更強大的變種,意味著你必須能夠預測未來—但它的殺傷力也大得多。

那些相信隻有預見到未來才能賺錢的投資者在尋找“正確”的預測方法。那些執迷於第七種致命投資理念的投資者認為,他們已經知道未來將會怎樣。所以當狂熱平息時,他們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資本—有時候還有他們的房子和衣服。

帶著教條思想進入市場是所有七種致命投資理念中最有害的一種。

光有理念是不夠的

盡管錯誤的理念必然會讓你誤入歧途,但光有正確的理念也是不夠的。

在我研究打破僵局者的策略時,我的研究對象之一是一個樂於與陌生人交談的可愛的法國人。像其他打破僵局者一樣,他相信所有人都是有趣的。但他仍覺得在開始一段談話之前必須要等待機會,比如一個晚會或與某個陌生人邂逅於一家自助餐廳。

我剛把“他/她是個有趣的人嗎”這種打破僵局者的思考方法教給他,他就不再等待機會了。他開始和經過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交談。

可見,要想把任何思考習慣變成自己的習慣,你必須具備思考習慣的全部四個結構要素—理念、思考方法、有支持作用的情緒和相關技巧。

投資“聖杯”

當我在1974年進入投資界時,我對思考習慣和方法一無所知,但我是全部七種致命投資理念的虔誠實踐者。

我出版了名為《世界金融分析家》的業務通訊,而且作為一個利用20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小賺一筆的黃金投機者,我自己也獲得了一點“權威”地位。

但是我最終發現:

在我結識的幾十位市場“權威”中,在市場預測方麵比我高明一點的一個也沒有。

我見過的基金管理者中也沒有一個擅長市場預測,而且他們幾乎全都不能穩定地為他們的投資者賺取利潤—因此也全都不是市場上的常勝將軍。

我曾經問他們之中的一個:既然你這麼善於預測(至少他自己是這麼宣傳的),你為什麼隻去管理其他人的錢而自己不投資呢?他的回答多少“透露了一個秘密”。

“這樣做沒有虧損風險,”他說,“我管理資金能得到20%的利潤,但我用不著分擔損失”。

一位在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失敗後又被其他基金以高薪聘請的基金經理則讓我們看清了一切,他的新雇主在接受采訪時強調,這位經理“近期的糟糕表現與他往自己的基金中注入新資金的能力毫無關係”。

我認識一些靠推銷投資和交易係統賺錢,但自己卻從不使用這些係統的人。每過18個月左右,他們就會帶著一種新係統回到市場—又是一種他們從不使用的係統。

我也開發了我自己的預測係統—當然,我也會在宣傳中鼓吹這個係統。它一度是有效的,但在浮動彙率時代到來後,它就再也沒有發揮過作用。

我開始想,對投資“聖杯”的追求或許是徒勞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在徹底放棄了這種追求後,我才找到了答案,並認識到我過去的努力方向是完全錯誤的。

問題不在於無知,不在於某件事我不了解。問題在於:我在投資決策時所遵循的錯誤思考習慣。

在改變了思考習慣後,我才發現在市場中穩定盈利原來是這麼容易。當你學到了巴菲特和索羅斯的製勝投資習慣後,你也會發現這一點。

你第一次進入投資世界時會帶著一些在一生中逐漸養成的未經檢驗的習慣、理念和思考方法。如果它們是正確的,並幫助你賺得並保住了財富,那麼你是少數幸運兒之一。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成長過程中在某些地方(誰知道在什麼地方)學到的思考習慣會讓他們賠錢而不是賺錢。

況且,如果我們陷入七種致命投資理念中的任何一種,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地往我們的現有習慣中又添加了一些壞習慣。

改變習慣並非易事—問問想戒煙的人就知道了,但並不是不可能的。改變習慣的第一步,就是去了解我們應該學習並養成的習慣。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紀念版)最新章節第2章七種致命的投資理念地址html/14/146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