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索羅斯不冒險嗎2(3 / 3)

這主要是交易商的策略—也是索羅斯的成功關鍵。

管理風險與降低風險大不相同。如果你已經將風險降得足夠低,你可以回家睡大覺或休一個長假。

積極地管理風險則需要時刻保持對市場的密切關注(有時候需要分分秒秒地關注),而且要在有必要改變策略的時候(比如發現了一個錯誤,或目前的策略已經執行完畢),冷靜而又迅速地行動。

索羅斯在納粹占領布達佩斯的時候就“練就”了應對風險的本領,當時,他每天都要麵對死亡的風險。

作為一位生存大師,他的父親教給他三條直到今天還在指引他的生存法則:

1.冒險不算什麼。

2.在冒險的時候,不要拿全部家當下注。

3.做好及時撤退的準備。

及時撤退

1987年,索羅斯估計日本股市即將崩潰,於是用量子基金在東京做空股票,在紐約買入標準普爾期指合約,準備大賺一筆。

但在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他的美夢化成了泡影。道指創紀錄地下跌了22.6%,這至今仍是曆史最大單日跌幅。同時,日本政府支撐住了東京市場。索羅斯遭遇了兩線潰敗。

“他做的是杠杆交易,基金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脅。”兩年後接管量子基金的斯坦利·德魯肯米(StanleyDruckenmiller)回憶說。

索羅斯沒有猶豫。遵循自己的第三條風險管理法則,他開始全線撤退。他報價230點出售他的5000份期指合約,但沒有買家。在220點、215點、205點和200點,同樣無人問津。最後,他在195~210點之間拋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賣壓隨著他的離場而消失了,該日期指報收244.5點。

索羅斯把他全年的利潤都賠光了,但他並沒有為此煩惱。他已經承認了他的錯誤,承認自己沒有看清形勢,而且,就像在犯了任何錯誤時一樣(不管是小錯誤還是像這次威脅到生存的錯誤),他堅持了他的風險控製原則。這次的唯一不同之處在於頭寸的規模和市場的低流動性。

首先是生存。其他所有事情都不重要。他沒有驚呆,沒有遲疑,沒有停下來分析、反思或考慮是否繼續保留頭寸以期形勢扭轉。他毫不猶豫地撤出了。

索羅斯的投資方法是先對市場做出一個假設,然後“聆聽”市場,驗證他的假設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在1987年10月,市場告訴他,他犯了一個錯誤,一個致命的錯誤。當市場推翻了他的假設時,他不再有任何理由保留他的頭寸。由於他正在賠錢,他的唯一選擇就是迅速撤退。

1987年的股崩使華爾街被死亡陰雲籠罩了數月之久。“事後,我認識的每一個在股崩中遭了殃的經理人都變得幾乎麻木了,”德魯肯米勒說,“他們都變得無所適從,我指的都是業內的傳奇人物”。

就像傑出的對衝基金經理邁克爾·斯坦哈特(michaelSteinhardt)所說:“那個秋天實在讓我沮喪,我甚至不想再繼續幹下去。想到我在該年早些時候曾提出過預警(建議保持謹慎),那些損失更讓我痛苦。也許我失去了判斷力,也許我不如以前了。我的信心動搖了。我感到很孤獨。”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紀念版)最新章節第5章索羅斯不冒險嗎(2)地址html/14/146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