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要衡量什麼2(2 / 2)

選擇什麼樣的基本標準要看你的投資目標是什麼,以及你認為時間有多大的價值,不存在“統一標準”。但隻有設定了基本標準,你才能判斷你的係統是否有效。

聰明的分散化

投資大師絕不做分散化投資(習慣五),原因很簡單:分散化投資永遠也不會創造超出平均水平的利潤。

不過,如果你的唯一目標就是保住資本,那麼聰明的分散化是一種絕對有效的做法。“當‘傻瓜’資金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時,它就不再是傻瓜了。”巴菲特說。

分散化看起來似乎是一種簡單明了的策略。但它隻不過是一種實現特定目標的方法。所以你必須首先明確你的目標。有了目標,你才能建立一個與目標相符的係統。

華爾街式的做法是把X%的資金投到債券中,Y%投到股票中,z%以現金形式持有—而且股市投資進一步分散到多種不同股票中,有號稱保守的“寡婦和孤兒”股,也有高風險的“短期時髦”類股票。

但這種策略的目標並不是保住資本(盡管它可能有這個效果),而是降低損失風險。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目標。

我隻見過一種不僅能保住資本,還能提高資本長期購買力的設計巧妙的分散化投資策略。它的開發者哈裏·布朗(HarryBrowne)把它稱為永久資產組合策略。布朗說,這種策略的目標“是保證你的資產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安全的”。

布朗的前提假設是:任何投資的未來價格都是不可預測的。但預測不同經濟條件對不同類型的資產的影響是可能的。例如,當通脹率較高的時候,金價通常是上漲的,而一般與高通脹率相伴的高利率會壓低長期債券的價格。但在經濟蕭條中,利率通常是下降的,所以債券價格會上漲,有時候是急劇上漲,而黃金和股票傾向於貶值。

布朗提出了四種類型的投資,每一種都是永久資產組合策略的基礎,因為每一種都與某種特殊經濟環境存在一種明確而又牢固的聯係。

股票:能在繁榮期中盈利;

黃金:能在通脹率上升的時候盈利;

債券:在利率下降的時候會升值;

現金:增強資產組合的穩定性;而且能在通貨緊縮時增強資產購買力。

如果上述每一種類型各占資產組合的25%,那麼幾乎在任何時候都有某種資產在升值。當然,偶爾也會有任何資產都死氣沉沉的時期,但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

要讓永久資產組合策略發揮作用,關鍵在於波動性。如果在每一種類型中都選擇最具波動性的投資,那麼1/4的資產所創造的利潤可能高過其他三種類型的任何可能的損失。因此,布朗所推薦的股票類投資對象是高波動性的股票,投資於這類股票的基金或長期認股權證。在債券部分,他建議持有30年期債券甚至零息債券,因為它們對利率變化的反應要比幾年後就到期的債券靈敏得多。

也可以用地理上的分散化來防範政治風險,也就是在海外(如一家瑞士銀行)持有黃金或現金。

你每年隻需做一次調整—讓每類資產占資產組合的比例恢複到25%。在其餘時間,你完全可以忘掉你的投資。

這種資產組合的年周轉率很低,很少超過10%。因此交易成本和稅額都非常低。而在有利潤的年份,你可以擴充你的資產組合。根據永久資產組合策略,這通常意味著購買更多的價格已經下跌的投資對象。因此,在大多數年份裏,你隻需為債券、國庫券和股票的利息和分紅收入納稅。在退休之前,你很少需要交納資本所得稅。

這種投資的回報率高達每年9.04%(1970~2002年),同期內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均漲幅也不過是10.7%。而且正如下表所示,股市製造了許多不眠之夜,但永久資產組合的升值勢頭卻似乎是不可動搖的。

哈裏·布朗的永久資產組合策略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投資係統,憑借聰明的分散化,它不僅能實現保住資本的目標,還能在長期內提高資本的購買力。

但它的投資回報率與巴菲特和索羅斯比起來就顯得黯淡無光了。區別在於你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你每年隻花幾個小時就可以成功管理一個永久資產組合,但其他大多數投資係統都要求你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

如果你認為你一生中更應該去做其他一些事情而不是操心你的錢,聰明的分散化就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你可能想采用布朗的永久資產組合策略,也可能更願意自己創造一種聰明的分散化方法。重要的是,就像布朗的永久資產組合策略一樣,你所使用的方法仍要符合投資大師為一個完整投資係統所設定的所有標準。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紀念版)最新章節第37章你要衡量什麼(2)地址html/14/146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