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州為中國最古老的行政區之一。當年大禹治水後將中國分為九州,即有青州,禹貢圖上有記。現在人們到青州來,主要是兩件事。
一條石階小路折轉而上,兩邊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滿溝溝壑壑。樹並不很粗,卻堅勁挺拔,都生在石上。樹根緣石壁而行,如閃電裂空;樹幹破石而出,如大纛迎風。偶有一兩株樹直擋路中,那是修路時不忍斫損,特意留下的,樹皮已被遊人摸得油光。環視四周,讓人感到往日歲月的細密。片刻我們爬到半山望壽閣,在這裏小憩,山頂石壁上的大紅壽字已曆曆在目。回望山下,街市遠退,田園如織。再鼓餘勇,直迫山頂,這時再仰觀那壽字猶如一艘多桅巨船,挾雲裹霧,好像就要壓到頭上。同行的一個小夥子貼身字上,還沒有壽下“寸”字的一豎高。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壽字,是書法的精品、極品,日本的書道專家還常渡海西來頂禮膜拜呢。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為自己祝壽時所刻,距今已400多年。山上殘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風中,細細端詳這個奇跡。這字高7.5米,寬3.7米,也不知當初怎樣寫上去、刻出來,卻又這樣不失間架結構,點畫筆意。
從壽字前左行,進一洞,洞如城門。回望門外雲氣蒸騰,這是雲門山的由來。由門折上山巔,如鯉魚之背,稍平,上有石階,有亭,有廟,有佛窟。扶欄遠眺,海風東來,雲靄茫茫,山川河流,遠城近鄉,都渺渺如畫。遙想當年大禹治水,從這裏東去導流入海,天下才得從漫漫洪水中解救出來,有此青州。從此,人們在這裏男耕女織,一代一代地繁衍作息。範仲淹曾來這裏為官,李清照曾在這裏隱居,衡王在這裏治自己的小天地。人們在這石山上摩崖刻字,鑿窟造像,嘁嘁喳喳,忙忙碌碌。唯有這山默默無言。我想當年雲門山神看著那個花錢刻字、頂禮求壽的衡王,肯定輕蔑地哼了一聲便繼續打坐入定了。我環山走著,看著這些從唐至明的遺跡,看著山下繚繞的雲霧,真為雲門山而驕傲,它蔑風雨而抗雷電,渺四野而越千年。這是人們為紀念北宋名臣範仲淹所修,。這祠並不大,大約就是兩個籃球場大的院子。如同情人的信物,這井成了後人懷念範公的依托。宋人有詩雲:“甘清汲取無窮已,好似希文昔日心。”(範仲淹字希文)現在這井還水清如鏡。正東有祠堂,有範公像及其生平壁畫。祠堂左右供歐陽修和富弼,他們都是當年推行慶曆新政時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靈之氣。竹後有碑廊,廊中刻有範公的名文《嶽陽樓記》。院心有古木三株,為唐楸宋槐,可知這祠的久遠。樹之北有馮玉祥將軍的隸書碑聯:“兵甲富胸中,縱教他虜騎橫飛,也怕那範小老子;憂樂觀天下,願今人砥礪振奮,都學這秀才先生。”這兩句話準確地概括了範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