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
在今天的中國,打著養生旗號的騙術最容易成功,往往騙倒一大片。在圖書暢銷榜上,也是養生書獨占鼇頭,經久不衰。我推測許多人的心態可能是,沒別的事可關心了,或者關心了也沒用,就關心自己的身體吧。可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養生上,養生幾乎成了人生的全部目的和意義,這麼緊張兮兮的一種心態,真的能把生養好嗎?
曾經有人問我的養生之道,我說是抽煙、喝酒、熬夜。這當然是半開玩笑,雖然我說的是事實。我始終認為,人的身體是受心靈支配的,心態好是最好的養生。怎麼做到心態好?我的體會是,一定要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快樂地工作是養生的良藥。當然,也不妨有一些健體的運動,但心態要放鬆。我敢肯定,一個人太在乎自己的身體,這個身體一定會出毛病。
從富到貴的路有多長?
富豪做慈善事業,這在美國已經成為牢固的傳統,而在中國尚處在步履維艱的階段,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個人修養。美國民間公益事業開創人卡耐基有言:"擁巨資而死者是可恥的。"之所以可恥,是因為上帝給了你機會,讓你發財了,但你竟如此不負責任,沒有在生前做好用所發之財造福社會的安排。出於這樣的責任感,美國富豪們普遍遵循前半生掙錢、後半生花錢的邏輯,並從花錢中獲得更高的道德上的滿足。相比之下,中國富豪們對於這個性質的滿足仍是相當陌生的。
二是社會環境。在法治不健全的環境中,中國企業家必須花費大量精力來和權力部門周旋,做企業尚且心猿意馬,能有閑心好好做慈善嗎?美國企業家是在一個健全的法治環境裏運作的,一門心思做企業就是了,做大了,錢多了,閑心油然而生,要折騰比錢更偉大的事了。高貴是需要閑心的,即一種安寧、從容、自信的心境,而這不但有賴於個人修養,更有賴於社會環境。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沒有法治社會,就不會有真正的市場經濟,而沒有市場經濟,就不會有真正的慈善事業。
一個人、一個民族從窮到富還比較容易,從富到貴就很難。所以,我們的路還長著呢。
幼兒教育體現文明程度
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我,現在入幼兒園比上大學難得多,是所有教育階段中最難的。事實的確如此。據報道,現在的幼兒園分三類。第一類是公辦的,有政府財政支持,條件好,但數量大為減少,比如北京隻占10%,必須托門路、找關係、拚背景,能進去的基本上是官員子女和條子生。第二類是民辦的,收費高,天價園不必說,一般的每月也在二三千元以上,普通家庭不堪其重負。第三類是所謂黑幼兒園,沒有合法地位和辦園資質,但農民工和貧困家庭的子女除此別無選擇。
幼兒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起點,其重要性不必多說。大家討論的結論也很明確、很一致,就是必須讓幼兒園重歸公益定位,政府負起責任來,大力開辦公立幼兒園和扶植民辦幼兒園。當然,這需要錢。誰都知道,政府不差錢,拿一些出來辦幼兒教育決非難事,就看想不想了。
在任何一個文明國家,孩子的教育和福利都是最受重視的。這很自然,你是一個文明人,你在管理國家的時候,一是有人性的,必定會愛孩子,要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二是有眼光的,知道孩子身上寄托著國家的未來,要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從政府對幼兒教育是否重視,最能看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基尼指數騰飛
據官方報道,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基尼指數已超過04的警戒線,2006年升至049。在聯合國有完整統計數字的150個國家中,隻有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到10個國家基尼指數超過049,中國排在了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前10名。
中國經濟在騰飛,基尼指數也在騰飛,財富越多,貧富差距就越大。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財政分配上國富民窮,在收入分配上兩極分化,曆來是社會不穩定的兩個主要因素。要改變這種狀況,唯有靠財政分配和收入分配的真正民主化,讓公眾有知情權、發言權和監督權,政治體製改革依然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為祖宗和子孫悲哀
在席卷全國的開發熱潮中,我們看到兩個並存的普遍現象。一方麵,大量文物建築和自然風景遭到毀壞,從此在大地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檔別墅群等。另一方麵,各地紛紛建造偽古董設施,牽強附會地認領曆史人物乃至神話人物的出生地或喪葬地,借此大事經營旅遊業。兩種行為唱主角的都是地方政府,目的都是錢。在前一場合,文物部門隻能發出微弱而往往不被理睬的聲音,在後一場合,一些地方文物部門還幫助造假。
我常常想喊叫:人怎麼可以這樣明目張膽,一麵毀掉曆史,一麵偽造曆史,既褻瀆了祖宗,又欺騙了子孫?